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点30家 浦东新区高端人才助推产业高地
卢庆杰博士是位于浦东陆家嘴的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业务骨干之一。2005年到2007年期间,卢庆杰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在利率期货对完善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作用研究方面成果斐然。两年的博士后工作经历,使得卢庆杰博士多年的知识积累实现了与实际应用接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研究课题也实现了突破,双方“两情相悦”,签定了正式的录用协议。
在浦东新区,经国家批准设立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目前有30家,累计引进和培养了196名博士后,其中有一半在浦东安了家。这些高端人才如耀眼的明珠,集聚于浦东的优势产业,如金融、IT、生物医药等,成为推进新区企业自主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2000年以来,新区企业博士后共获得国家级奖励项目12个,省市级奖励项目17个,自主知识产权项目160项。
一个平台建立机制
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对应着浦东人才的不断引进、集聚和升级。处于人才金字塔尖的博士后工作,逐步成为浦东新区人事局的工作重点之一。2000年1月,浦东新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挂牌,这是全国首批三家以政府为依托的博士后站之一。在此之前,国内只有高校、研究院所博士后流动站与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种形式。
新区人事局王凯荣副局长告诉记者,随着浦东的产业升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企业对高端技术创新人才的渴求日益强烈,但国家规定的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门槛比较高,政府出面建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平台,“就是为了更好、更灵活地服务于浦东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到去年年底,这个平台下已经有工作分站和项目博士后企业工作点30家,平台集合企业的需求进行统一招聘,帮助企业做好人才安置服务,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一些挂靠的企业站成长迅速,已经成功孵化为独立的工作站,中石化上海石油研究院就是其中一家。
平台的另一个功能就是辅导企业设站和服务设站企业,几乎所有在浦东的企业博士后站都得到过这个平台的帮助,从政策咨询到程序辅导,甚至协助完成相关文件的准备等细致的工作。2005年全国博士后工作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仅有20家非高校类博士后站获得表彰,浦东新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就是其中一家。
一笔资助普惠人才
由于浦东的高校资源相对不足,人才引进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在高端人才方面,新区人事局领导提出既要通过吸引“海归”、成熟技术管理人才等来“输血”,也要重视博士后工作站的“造血”。由于企业博士后在站期间对于论文、项目及科研成果都有时间的限定和质量的要求,并且有流动站、科研工作站及专家组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博士后的科研成果通常比引进的博士员工会更高,而人力资本的支出二者相当,有的博士后成本甚至还要低,因此呈现出更高的科研效率和经济效益,很受企业青睐。
2003年新区设立了博士后资助资金,每位博士后可获得5万元的资助,其中2万元用作企业支付高校流动站的管理费,3万元生活补贴直接发到个人。目前,浦东共受理博士后资助资金项目139项,累计发放博士后资助资金695万元。统计数据显示,全上海市共有约70家企业博士后站,浦东占到近一半,而对博士后的普惠式资助,浦东更是走在了前列。
一项创新着眼未来
走过了18年的开发开放,浦东正面临着新的产业升级的挑战。在集成电路、IT应用、生物医药等浦东的优势产业中,已经出现了企业研究成果超前于院校研究成果的新情况。新区人事局透露,按照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浦东将争取试点在有条件的企业中由企业独立招收和管理博士后,改变原来企业招收博士后必须接受高校流动站指导管理的模式。
2008年,浦东计划选取2-3家企业进行试点,经过2-3年的实践和探索,为我国博士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经验,推动浦东人才高地与产业高地的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同时,新区也将引进博士后作为建设浦东人才高地的重要抓手,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再吸引20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加速培养高层次新区领军人才后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