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尽管上海交通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交通问题依然是城市的一个瓶颈问题。在8月4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府发言人焦扬介绍了上海中心城区交通排堵保畅的一揽子工作方案。
据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交通进入多层次、立体化发展阶段,全市完成了内外环之间“环线+射线”和内环线以内“网格”状的路网形态布局,形成了由“申”字型高架和“三纵三横”组成的快速、主干路系统骨架,构筑了黄浦江两岸道路交通一体化的基本格局,启动了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网络建设。进入新世纪,市委、市政府提出交通设施建设要向“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发展的总体思路。2002年,本市又编制了城市交通白皮书,确立了“一体化交通”和“公交优先”战略。
但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倍受各界关注。焦扬说,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路网设施结构不合理、道路通行环境不理想、公交优先地位不突出、停车资源统筹不到位、交通管理水平需提高等几个方面。而上海城市交通矛盾深层次原因是,中心城建筑容量、人口密度大,功能过度集中。
根据上述措施和目标,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确立了今明两年推进交通排堵保畅的45项主要工作。其中:道路基础设施和管理设施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有序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和越江设施建设,新建和优化一批管理设施,建设交通信息平台,实施道路功能改造,提高公交运能等。
具体来说,新建和优化交通管理设施方面,要新增自适应(SCATS)控制信号灯200个,新增路口信号灯200个、人行信号灯300个,加装150套“电子警察”;新建高架道路30个上匝道实时监控指挥系统,推进黄浦、静安、徐汇、卢湾等区的停车诱导系统建设;交通信息平台建设方面,要建设出租车信息平台,扩大信息监控范围,实现内环线内与越江设施视频监控全覆盖和信息互联互通,实施中心区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一期工程;在道路功能改造工程方面,在30条道路增设标线式港湾车站,建设内环线内出租车候车站350个。提高公共交通运能方面,继续缩短轨道交通线发车间隔,并新辟、调整150条公交线以改善新建小区居民的出行条件。
交通综合管理方面。主要包括:扩大快速处置范围,加强对占路停车行为的管理,优化禁止左转弯措施和单行路网,加强宣传教育和对特殊车辆的违法查处,推进智能化和动态管理等。
具体来说,减少高架、大桥、隧道内车辆抛锚,减少公交车抛锚次数;交通事故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九以内;严格控制掘路、占路施工,内环线内占路率控制在2‰以内,外环线内全面实施道路标准化养护作业,做到当日施工,当日恢复;加强事故现场快速处置,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高架道路和主干道自撤率由2003年的60%提高到7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