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召开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座谈会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正式出台,奏响了人才强国的新乐章。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本市集中组织、人事、科技、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力量,广泛听取了全市各区县、大口党委和部分委办局意见,征求受市委市政府表彰的近300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留学回国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和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的意见,历时6个月,形成了《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
8月3日,解放日报和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人事报联合召开座谈会,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人事人才工作者,对学习贯彻《实施意见》,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不拘一格选人才
何为人才?如何科学界定人才?
上海市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沈荣华认为,必须建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拘一格选人才。他觉得,《实施意见》有三大突破:第一是人才内涵突破,提出了“大人才观”,体现在“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人人都能成才;第二是人才标准的突破,提出了新的人才标准,体现在“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第三是统计方法突破,提出了“分类统计”思路,人才有学历概念,也可以有职称概念;有职务概念(包括党政干部、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有能力业绩概念,如有特长的技工等。
对此,民营企业家均瑶集团总裁王均金感受深刻。均瑶集团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关键一条就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企业用人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框框,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二是任人唯绩。只有创造出业绩的人是人才,决不用徒有其表的人才。三是急用急聘。过多的、不适合的人才储备,也是浪费。
建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建立起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与会者谈到,在德才兼备和有业绩的前提下,人才评价必须创新三个注重,一是党政干部注重群众认可,二是经营管理人才注重市场认可,三是专业技术人员注重社会认可。
市高级人民检察院政治部教育处处长林立表示,上海检察机关在开展检察专家选拔过程中,基本打破了文凭、资历、职称、来历等界限,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参加业务专家的报名选拔。今后,将进一步规范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坚持“业绩、素质、能力”为导向,加强考评,坚持不唯学历、年龄、资历、来历、职称使用人才。
让领军人才脱颖而出
根据《2004年人才开发目录》,上海渴求九大类人才,而领军人才名列榜首。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陈桂林院士说,上海实行科教兴市战略,尤其要注重发挥领军人才作用,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实施意见》关注到这一点,提出要“实施领军人才重点开发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开发模式”,探索社会化、行业化领军人才开发机制,重点建立以政府投保、项目签约为特点的领军人才管理和服务方式。
让领军人才脱颖而出,不少单位已有规划。上海科教系统是高端人才高密度集聚的领域。市科教党委书记李宣海介绍,科教系统将以一流的科研平台吸引和造就一流人才,以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为载体,吸引和培养一批原创性人才;进一步整合“登山计划”、“登峰计划”和“奔腾计划”,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确保一流项目、一流平台最后产出两大成果,一是重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二是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
相对于科教系统高层次人才济济,上海高技能人才的总量及结构性矛盾却十分明显,像李斌式的高技能领军人物尤为短缺。在市技师协会会长郑勇看来,积极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不仅需要全社会转变观念,作为技术性从业人员,应当通过多层次的学习,不断提高持久的创新能力,营造浓烈的学习创新氛围。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王振认为,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还必须继续推进海外留学人才集聚计划,开发海外人才资源,实施“世博人才”开发计划等等,这必将推动上海人才结构的调整升级,缓解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提供更多支持,赢得更多人才
上海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使“天下人才为我所用”,人才环境、人才制度、人才培训等都至关重要。
普陀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胡佩艳说,将通过政策支持、环境保障,不断改善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推进人才发展的事业平台和服务平台,营造开放、公平、宽松的氛围和环境。卢湾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陆兴祥表示,将把非公经济组织人事人才服务纳入政府人事部门工作范畴,并主动为非公经济组织提供职称评审、人才培训、表彰奖励、人才资助等公共人事服务。开展区域内各类优秀人才评选活动,试行对区域优秀人才、突出贡献人才实行政府特殊津贴,每两年评选一次。
除了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制度上的支持,以多层次、多渠道、多模式的方法,为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同样重要。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的所长沈小宇说,人才的培养和锻炼成长是一个不间断的持续过程,只有不断提升人才素质,才能赢得更多人才。
作为海外留学人才来沪创业的代表,大道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CEO赵箭体会颇深:目前,上海对归国留学生在创业资金、家属安置等方面,都提供了优惠条件和便利,让留学生真正感受到市民待遇。希望上海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在目前政策基础上,尽快丰富其内涵。
座谈会上,本报副总编辑王富荣和市人事局副局长蔡志强也作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