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连世玉(中)和他的邻居们植下“和睦林”。
3月12日植树节,卢湾区8对好邻里代表结伴来到卢湾“世博林”,栽下一片“和睦林”。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些好邻里多年来守望相助,亲如一家。12日,他们共同栽下树木,让枝头新绿见证这一人间真情。
同一屋檐三十年
共用一个门牌号、一个门铃,同吃一桌年夜饭。三十多年来,家住卢湾区瑞金二路街道永嘉社区的连世玉、孟爱芳和韩芳三户家庭堪称睦邻典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孟爱芳家搬到这里,不久老伴去世。后来,隔壁韩芳的老伴也去世了,连世玉成为三户人家唯一的男同志。其余两家的子女有什么事,都找连叔叔商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个除夕,连世玉一家三口吃年夜饭,觉得冷冷清清,于是提议三户人家合在一起吃。从此,每年除夕年夜饭就是三家合一的团圆饭。
连世玉夫妇到外地旅游回沪,孟爱芳带领孩子上码头接船。回到家,韩芳已准备好一桌丰盛的晚餐。一次韩芳胆囊炎发作,孟爱芳马上叫车将她送到医院。韩芳住院期间,连、孟两家轮流陪夜,还顺便包下韩芳孙子的晚饭。在老人们的言传身教下,三家孩子也互帮互助、亲如兄弟。哪位孩子从国外或外地回来,都会带上四份礼物,孝敬大家庭里的每位老人。
有事情就去找阿糜
在瑞南新苑小区,邻居们常说,有事情去找阿糜好了。热心的糜霞红把自己的手机号给了社区里的老人们,“无论什么时候,我都随叫随到”。
一天,糜霞红接到小区钱老太电话:“阿糜你救救我……”这位脾气倔强的老人从不开口请人帮忙,这次她卧床半月,不能进食,才开口求救。阿糜当即开车把老太送到医院办好住院手续。钱老太住院,家中老伴无人照料,阿糜就与几个邻居轮流给老人送饭。
其实,众人口中的阿糜已年近六旬,还患有腿疾,但只要邻居有事,她从不推辞。有一次,她去瑞金分院探望一位生病的邻居,得知病人需要转去中山医院做手术,她马上帮忙转院,由于事出突然,家属没带钱,阿糜毫不犹豫拿出1万元。家属感激得说不出话来,阿糜只说了一句:“治病要紧,别的都不要考虑。”
残疾夫妻点亮邻居心灯
家住肇周路的袁颂国、阮玉凤夫妇都是肢体残疾人士,这对残疾夫妇却在邻居家遭到变故时伸出援手,让悲痛中的邻居感到温暖。
几年前,邻居家女主人得了癌症,半夜需要上医院。袁颂国随叫随到,拖着一条腿,帮着张罗挂号、拿药。女邻居最终撒手西去,阮玉凤便开始照顾她家一对双胞胎孩子。双胞胎读书晚归,她会等到半夜,直到姐妹俩平安回家才休息。冬天,阮玉凤买来绒线帮孩子织毛衣、围巾。这些事看似容易,但对手有残疾的阮玉凤来说,要比常人多花十倍、百倍的辛劳,但她从没一句怨言。
两家人在“非常时期”建立了非比寻常的友谊。双胞胎姐妹总是一口一个“袁爸爸”、“阮妈妈”,而她们的爸爸,也会不时烧上几个好菜,邀袁家夫妇一起品尝,每当这时,小屋里总是充满了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