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关部门“听农民工所想”尽大力气促就业
在金桥来沪人员就业保障服务管理中心内,一些赶在正月十五前进城求职的外来务工者,正在查看就业信息。
元宵节已过十日。就业,成为此刻返城农民工的最大期盼。
“到哪里去?”“去做什么活?”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笼罩下,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面临失业。有人选择返乡,自然也有人选择原先候鸟一般的迁徙,继续回到城市这个充满烦忧却是梦想的归宿。
他们如何生存?他们怎样发展?从江苏、安徽、河南、四川这四个上海劳务输入重点地区,本报记者各寻找出一名农民工的代表,倾听他们的呼声,并请上海有关部门回应交流,共同破解他们的就业难题……
江苏张雄伟:多提供法律服务
上海回应:维权宣传一个月
来沪务工人员中,来自江苏省的最多。上海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赵建德说,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来沪务工人员中在岗的就已多达400万人,大部分来自江苏、安徽、河南、四川、山东、浙江、江西等地。
从江苏启东农村来沪打工20余载的张雄伟,无疑是其中分外引人瞩目的一员。从农民工到上海市人大代表、2008年“全国优秀农民工”,从学徒工到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电焊班班长、高级技师,张雄伟在同乡中颇有影响力。“今年返城找工作肯定是有困难的,但还是那句老话,只要有技术、有知识,就能找到岗位。”张雄伟昨天告诉记者,他元宵节回沪后,接到不少老乡的求助电话,问他是否有工程方面的岗位介绍。“其中有个电话挺着急的,说有几十个老乡现在要找工作,已经等在吴淞码头好几天了。”
张雄伟说,往年江苏的农民工过了正月初三就会陆续来沪,而今年由于工程量减少或推后,大量农民工过了正月十五还不急着出来。他特意提醒广大农民工朋友,一定要到正规劳动介绍所找工作,防止在黑中介受骗上当。他呼吁有关部门在节后农民工来沪高峰期间,在火车站等地多安排类似“春风行动”这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为新进城的农民工提供安全、劳动等方面的法律服务。
【回应】赵建德介绍:2009年“春风行动”自2月1日起,本市19个区县来沪人员就业管理机构陆续在交通集散点、车站、企业、社区、建筑工地等场所设立现场宣传咨询点,集中开展一个月的维权宣传活动。“今年,我们会加强劳动监察,重拳出击打压黑中介。”
在2月17日―22日开展的上海工会“农民工就业援助周”内,各区县总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分中心将通过设摊及窗口服务,向广大农民工提供免费的求职和培训登记服务等。2月22日,全市5个区将同步举办“农民工招聘专场”。此外,闵行、松江、嘉定3家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也将召开专场招聘会。来沪农民工还可登录上海公共招聘网(http://jobs.12333sh.gov.cn)“来沪人员求职专区”查询招聘信息。
河南孙文中:及时公布岗位信息
上海回应:排摸岗位畅通信息
孙文中是河南信阳息县驻上海农民工同乡会的会长。他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河南信阳地区在上海务工的共有约21万人,不过今年只剩下17―18万了。有些夫妻拿着辛苦攒下的钱,用在上海学会的手艺,回老家开小店去了,比如衬衣、毛衣等加工店。”
孙文中介绍,目前河南籍在沪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菜篮子、印刷业、建筑业等方面,其中建筑业受到的影响较大。从事建筑业的张继现体会颇深:“往年在建筑工地干活的老乡正月初五、初六就回来了,现在正月十五都过了,可还有大约70%的老乡没回来。相对来说,市政工程基建方面的情况好一些,虽然当前比较饱和,但是世博会近在眼前,我想大型基建项目不会少,应该是会有新市场的。”
孙文中说:“我希望一方面政府能够引导、督促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工兄弟能够上岗;另一方面,岗位信息能尽快让我们农民工知晓,这点也很重要。当然,我们也要掌握过硬的技能,不要总是走‘师傅带徒弟’的路线。毕竟,要参与的是重大工程。”
【回应】赵建德建议:进城务工前要先对这座城市的就业形势有基本了解,比如目前上海的服务性行业相对稳定但无新增岗位,建筑施工行业需要一定岗位,而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岗位有所流失。“另外,我还希望农民工能打破原有就业的思维定势,不要只愿从事以前做过的工作,也不要总是习惯于跟随老乡打工。”
从2月1日起,上海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已联合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通过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和物业公司等,在农民工集中居住地区,调查企业返城农民工数量以及企业岗位变动情况,排摸监控,做出对2009年来沪农民工就业形势的分析。同时,鉴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将在上半年集中显现,上海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将加强节后返沪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信息管理工作,建立返沪农民工信息报告制度,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信息畅通、措施到位、处置有力。
四川宋贵富:呼吁加强职业指导
上海回应:热情提供就业服务
经四川省驻沪办劳务处介绍,记者找到了四川省南部劳务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这是一家大规模介绍四川农民工来沪就业的公司。公司的工会负责人宋贵富说,市场最好的时候一年能介绍万名农民工就业,这两年基本在两三千人,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往年这时已经能介绍出七八百名农民工,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只介绍出了一百来人。以前,基本都是企业要人,而后我们随时可以在上海找到人,但今年我们得联系好企业后才敢把农民工从家乡找来。”
宋贵富说,今年,公司已和一些集装箱企业、钢铁企业和塑胶厂谈妥,免费提供相关技能培训。“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岗位不足,即使是已经保住岗位的农民工,今年的收入也普遍降低了三分之一,多的甚至少了一半,加上居高不下的房租,生活压力骤增。但就在这样的形势下,仍有大量农民工不断涌入。因此,我们呼吁加强职业指导,希望广大农民工能先在老家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最好是联系好企业再过来,而不要盲目地涌到上海。”
【回应】赵建德介绍:节前上海实施了稳定岗位特别计划,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内部调整,尽量不裁人、少裁人;节后结合“春风送岗位”活动,依托闵行、松江、嘉定3家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调动各方资源为来沪农民工提供包括招聘信息查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等各项就业服务。
上海市总工会也鼓励、引导困难企业在停工、半停工期间,通过职代会(或职工大会)等途径进行集体协商,采取缩短工时、轮班工作、转岗培训等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
“今年我们特意要求就业服务中心对所有上门登记的农民工热情接待,根据他们的职业能力、从业经历,设身处地为他们进行有效指导,比如鼓励、建议其转岗,比如等经济好转、就业岗位增多时再进城找工作,这些都是明智之举。”赵建德说。
安徽龚宇:求职前要练就技能
上海回应:今年完成万人培训
“安徽阜阳地区在上海的农民工特别多。”安徽阜阳驻上海农民工同乡会会长龚宇对记者说,“单在嘉定江桥镇就有三四千人,估计在上海的超过100万。你想想,阜阳市总共才1000多万人,外出各地打工的大概占了五分之一以上,不少居民家只剩老人在家。”
节后在火车站采访来沪务工人员时,记者甚至遇到了4位来打工的安徽老人。满头白发的老汉,扛着大包小包从上海站西南出口处出来时,有些气喘吁吁。“我们第一次来上海,老家在安徽滁州。哪能老在家歇着呢?”其中一位老汉说,出门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连他在上海务工十多年的两个儿子都没通知,打算自己找找再说,如果在上海找不到工作就到其他地方再去看看。
龚宇说,在上海的阜阳人以做小生意为主,比如卖水果、蔬菜、水产,还有超市收银、装卸等,在制造业的不多,所以受金融危机影响不是很大。倒是年后,有些原先在广州、深圳一带打工的人失业了,跟着老乡来了上海。“我接到不少求助电话,对于那些盲目过来、自身又没什么特别技能的,我一般都是劝他们回去。”
1984年就来上海的龚宇,如今已是一家机械修理厂的老板,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他希望自己能帮助老乡解决求职中碰到的问题。他特别想以自身经历告诉那些准备出来打工的人,别急着闯大城市,先在老家练就一套过硬的本事,这样才会有底气。“我就是一个因为有技能而走向成功的个例。”龚宇说。
【回应】全国总工会17日宣布启动全国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同时上海工会实施“百万农民工援助行动”。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肖�姨嗡担�今年市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教育培训场所、基地完成1万名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培训后就业率。
今年内,市总工会要继续发展20万名农民工入会,在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创业扶持、帮扶救助、法律援助等方面给予农民工会员更多的帮助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