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臭氧健康指数×级,建议关闭门窗。”“臭氧健康指数×级,建议老人小孩及哮喘病人减少外出,停止室外锻炼。”上海区域气象中心2月17日消息,一项指导市民防护臭氧污染的气象服务产品――“臭氧健康指数”正在制订,上半年将在全国率先推出。
据了解,长三角大气成分新近在风云三号卫星遥感应用示范平台亮相,上海科学家将通过卫星,实时观测大气成分,跟踪监控气溶胶、臭氧等大气污染元凶的动向,给市民提供即时预警和生活指导。
臭氧监测更全面
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中心副主任耿福海说,2007年底,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臭氧浓度预报,由分布在徐家汇、浦东、金山、宝山等区县的6个臭氧浓度观测站提供监测数据。但观测站的监测只能覆盖一小块范围。如今卫星上两台遥感仪器让臭氧“无处遁形”――紫外臭氧垂直探测器专测臭氧的垂直分布;紫外臭氧总量探测器则掌握地球大气的臭氧柱数量。
据风云三号观测,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臭氧浓度具有明显的“周末效应”,即周六周日臭氧浓度较高。据透露,相关部门已在制订的“臭氧健康指数”,将把臭氧浓度分成不同等级,给市民提出自我防护的建议。
天空为何灰蒙蒙
上海的天空为何总是灰蒙蒙?都是气溶胶(分散在气体中的固体粒子或液滴所构成的悬浮体系)惹的祸。包括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00年到2007年,华东地区年整层大气中颗粒物数逐年上升。其中,长三角地区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加率为3%。受长三角城市群影响,上海成为华东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平均值最大的地区之一,其中宝山地区污染值最高,崇明最低。
提前预警重污染
困扰市民的霾,也是气溶胶“作祟”。耿福海说,气溶胶粒子从几纳米到几十个微米大,可附着有害物质。“PM1粒子(小于1微米的气溶胶粒子)甚至能随呼吸侵入人的肺泡。”气溶胶污染带会随大气流动四处扩散,依靠卫星遥感技术,科学家就能掌握上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变化,及时发布预报和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