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人民调解员有了“好帮手” 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出版发行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16

  由市第二中级法院、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共同编写的《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系列丛书的前五册,日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首批3500余套,全部送到全市的人民调解员手中。
  看到《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终日深入社区专门解决民间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将其称为“我们的工具书”、调解工作的“好帮手”。
  据市二中院副院长吕国强日前对记者透露,这套丛书将作为全市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教材,以后每年都将新编二至三册,最终形成门类齐全、涉及各类社区常见纠纷调处的完整系列工具书,以满足全面提升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运作能力和水平的需要。
  为人民调解工作配备“好帮手”
  市二中院在长期的审判实践活动中始终探索着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延伸司法服务民生,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法院应当充分运用审判经验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利于多元化地解决社区常见法律纠纷,同时拓宽法制宣传舞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该院于2007年上半年开始与市律协合作编写《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系列丛书。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当年年底前将丛书的前两册《物业纠纷篇》和《相邻纠纷篇》编写完稿,印刷8000套赠送给全市人民调解机构及相关人员。手册全部发放殆尽却供不应求,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纷纷以函电前往索取,询问何处可以购买。
  不少外省、市的司法局与法院致函市二中院称,“书出得非常及时,非常实用,给我们工作带来很大帮助”,同时要求继续提供。
  2008年,市二中院进一步联合市司法局、市律协,在按照原定计划继续编写丛书另三册《婚姻家庭篇》、《人身赔偿篇》和《涉老纠纷篇》的同时,对原有两册作了全面修订。丛书分门别类地对常见的社区法律纠纷作了概述,强调了调处原则,收录了相关法律规定,列举了大量案例,并由市高院应勇院长作序,交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根据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首次印刷1・2万套共计6万册,继续赠送给本市人民调解机构,并公开向社会公众出售。
  丛书的编写集中了法院、司法局与律协各自的优势。市二中院在长期审判实践中汇聚了大量的成功案例,积累了司法调解的丰富经验;司法局本身就是人民调解工作的主管部门,掌控着这项工作的整个过程;而律师协会则从无数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中,了解更多的社情、民情。三家强强联合,使得丛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市二中院在组织编写力量时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执笔者中不乏审判经验极为丰富的资深民事法官,如“中国法官十杰”之一的袁月全高级法官等,也有法学理论素养较高的博士、硕士法官,由此形成又一个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写作阵容。
  一位资深人民调解员在第一时间拿到《调处手册》丛书,略略浏览了一遍后就说:为了做好调解工作,我原先经常要查找各种资料,琢磨各种调解方法,如今有了这套工具书,真是一场及时雨。
  丛书中先期编写的两册发放后,在实际运用中逐渐显示出它的指导作用。杨浦、闸北等区的人民调解员反映:丛书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其中收录的法律、法规详尽,所举的典型案例简明、实用,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好帮手。
  一些长期从事民事诉讼代理的律师认为:《调处手册》对于全面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把握法院对典型案例的司法尺度大有裨益。
  要实现法理与情理相互交融
  吕国强副院长对记者说:《调处手册》的编写、出版是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一项新的尝试。他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在法院工作中就是司法为民。人民调解机制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解决各类社区纠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了进一步提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人民法院必须履行好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的职责。”
  《调处手册》的编写、出版有助于发挥法律界专长,提高人民调解员依法调处纠纷的能力。吕国强副院长还说:“我们要利用法律专业资源,依托《调处手册》载体,共同为社区纠纷的解决提供具体的法律指导,切实帮助人民调解员不断提高调处纠纷的法律运用能力,实现法理与情理相互交融。”
  一位社区干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调处手册》不仅是社区常见法律纠纷的法律指引,也是倡导社区文明风尚的“风向标”,是法制宣传的新形式和“活教材”。它在以大众思维、群众语言向社会讲解和普及法律的同时,也在传播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在社会上促进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不断提升市民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
  为人民调解员“度身定做”
  自2007以来,《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已经出版了五个分册,以后还将继续编写出版,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系列工具类书籍。《调处手册》是根据当前大多数人民调解员的实际需要,“度身定做”的:
  一是选材源于生活、贴近群众。主要选取百姓日常生活中常见、多发、疑难的纠纷,并且是在本市法院审理的真实案件基础上采编的。
  二是体例清晰,简明实用。对常见纠纷分门别类进行阐述,并配以详细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案例。
  三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法理阐释和调解方法介绍方面,力求普通读者看得懂、记得住、用得着。
  愿《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成为读者和调解工作人员的良师益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做好社区建设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发布的《关于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在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基础工作、落实基本服务中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作用”。而社区纠纷解决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社区纠纷如果处理不好,轻则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程度,重则会激化社区矛盾,侵蚀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因此,社区纠纷解决的成效是评价社区建设成效的一杆重要标尺。
  基于此,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和上海市律师协会于2007年起合作编写《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由我的前任院长、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志先同志和时任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吕红兵同志主持编撰,在内部发行。《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的发行,得到了广大社区调解干部的欢迎和肯定,社会各方面也希望扩大发行面。2008年6月,根据社区调解干部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我与上海市司法局局长吴军营同志、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刘正东同志共同主持下,决定陆续推出并公开出版《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并将《手册》作为全市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教材。
  《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的编写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各类社区纠纷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的阐释、法律规定的列举和典型案例的介绍,为广大社区基层调解工作人员在调解社区纠纷、化解社区矛盾时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使它成为社区基层调解工作中的参谋、社区法制教育的帮手、社区居民的行为指南。因为社区纠纷大多因家庭、邻里等关系处理不当而产生,解决的途径不能单纯依靠诉讼,最好的方法是调解,即通过社区调解机制发挥作用,调处纠纷,化解矛盾,从而使纠纷消弭于萌芽之际。这将有助于各方当事人消除对立,和睦共处,安居乐业。
  《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的编写按不同性质的社区纠纷分篇阐述,独立成册。其内容分为:一、相关纠纷的法律关系概述。主要就此类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和法律问题作简要介绍,使读者基本了解涉及此类纠纷的相关法律知识。二、阐述这类纠纷调解的意义、原则和方法。旨在提高对此类纠纷调解重要性的认识,提升调解能力,领悟调解技巧。三、详细阐述各具体纠纷的调解处理原则、方法,列举适用的法律条文,介绍相关的典型案例。所列举的法律、法规除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颁布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外,还包括上海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便于读者对照使用。所介绍的典型案例大多是经法院审结的真实案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以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和适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在编写过程中,对有关法律问题、法律原理的阐述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读者准确把握法律的精髓,正确处理相关的纠纷。而让读者通过阅读从中有所受益,是我们的最大愿望。希望《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成为广大读者和基层调解工作人员的良师益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