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职教教师下企业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对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把握更灵敏。新学期伊始,本市不少中职校派出教师下企业“轮岗”。
据了解,本市不少中职教师虽然已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素养,有的已获该行业高级工证书,但与企业缺少紧密联系,以致当学生问到相关行业的细节问题时,答不上来,只能“照本宣科”。为了改变教学与实际脱节状况,教育部近日规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南湖职校服务专业老师董滢前不久到国际会议中心实习“轮岗”。她说,以前对服务行业的要求大多从书本上获知,一些服务礼仪技巧也是按严格标准传授给学生,“说一不二”。实习后她发现,礼仪教学应该变通,不是教给学生“一二三四”,而是适当给他们发挥空间。市商贸旅游学校物流专业老师周健在一家物流公司“蹲点”两个月,了解企业整条“服务线”后,调整了原有课程计划,按企业项目模式教学。她还实地拍摄大量照片,记录各类数据,鲜活的第一手案例让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更为实用。
不少毕业生刚到企业时,常会“水土不服”,上手慢,这与老师对企业用人标准不够了解有关。南湖职校刘洋老师发现,动漫行业对计算机运用日益广泛,他就在教学中增加了相关内容。不少下企业的老师从蹲点中还获得了共同“信号”:企业青睐综合素质高的中职生,即学生除了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要良好的口头表达、人际沟通、应急反应等能力,如一些单位招聘人才时,还会考一考“字写得怎样”、“电脑水平如何”、“英语沟通是否顺畅”等,这些能力在平时都应让学生有所“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