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调查显示: 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逾半首选“政府调控”
当前的物价上涨备受关注,最容易触动老百姓神经。温家宝总理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将“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列为“政府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并一连列出九点措施,从“大力发展生产”到“坚持执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政策,决心力度之大溢于言表。
而在解放日报日前联合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中心对沪上311户家庭通过电话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当被问到“您认为解决物价问题最主要应该采取哪种措施?”时,有54.7%的受访市民认为“政府调控”最重要,比例之高远远超过其他选项―――选择“市场调节”的占17.0%、选择“政府补助”的占14.2%、选择“减少消费”的占2.6%等。
逾半市民首选“政府调控”应对涨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针对价格上涨所采取的措施与决心,顺应民意,合乎民心。
87.8%受访者感到涨价影响
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8%,普通百姓的生活到底受到多大影响?调查显示,44.1%受访者感觉物价上涨对生活“影响很大”,43.7%受访者感觉“有一些影响”,还有12.2%受访者觉得“基本没有影响”。
26-35岁人群受影响比例最高
对受访人群进行年龄、职业、学历等进行交叉分析的结果显示:在26-35岁这个年龄段受访者中,有高达54.9%的人认为物价上涨对生活“影响很大”,这一比例相比其他年龄段受访人群是最高的。如果加上“有一些影响”选项,该年龄段人群有96.1%感到涨价影响,其次为46-55岁受访人群,感到涨价影响为90.4%。26-35岁人群正处生活打拼阶段,同时面临事业、婚姻、住房等压力,这恐怕是感到涨价影响者比例最高的原因。
待业与外来人员偏重“影响很大”
从受访者职业构成来看,外来务工人员和待业人员对物价上涨很敏感,分别有66.7%和64.7%的上述人员选择了“影响很大”。这两个比例高出其他职业受访人群的相应比例,也远高于“有一些影响”和“基本没有影响”等其他选项。
高学历高收入者受影响较小
认为物价上涨对生活“影响很大”的受访者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只占了0.7%,有25%该文化程度的受访者,认为“基本没有影响”。相比高学历的“抗涨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访者中,56.3%认为物价上涨对生活“影响很大”。该人群收入偏低,日常生活需精打细算,物价稍有上涨,生活容易受影响。
认为物价上涨对生活“基本没有影响”的受访者,以18-25岁人群居多。该年龄段人群大多在求学期间,生活费用一般由家庭支付,他们自身对价格变化也不甚敏感。
男性、离退休老人更愿“减少消费”
在选择“减少消费”的受访者中,以“66岁及以上”年龄段最多。从职业构成来看,则以“离退休人员”居多。这些人群向来生活节俭,不喜铺张浪费,遇到物价上涨,容易习惯性“减少消费”,以“节流”来应对物价。
有意思的是,选择“减少消费”的受访者尽管数量不是很多,但以男性居多,占了62.5%。
40%受访农民希望政府补助
在受访的农民中,有40%希望得到政府补助,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受访者的相应比例。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今年还将增加粮食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一系列农业方面的政府补助。
群众对抑价增收呼声很高
在“如果您是人大代表,关于民生问题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这道开放式选题中,许多市民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控制物价”。市民施先生认为,老百姓的工资涨幅抵不上物价涨幅。农民龚先生表示,物价涨得太快,农民买不起东西。一位阿姨说,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价格要稳定。
当前的物价上涨有多方面因素,有其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因素,但对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生活影响较大。由于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还将存在,今年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从民意调查来看,群众对控制物价增加收入的呼声很高,如何确保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将是今年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