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举措新机制新模式新 浦东新区检察院创建全国十佳基层检察院纪实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35

上海浦东新区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坚持检察工作与浦东发展相适应,围绕融入和服务经济建设的大局创新机制,为浦东开发“先行先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成为浦东新区检察院不断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
  
  举措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伴随着浦东新区的改革进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涉法涉检新情况、新问题,“浦东新区检察机关必须跟上形势,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充分服务开发开放,为实现浦东率先发展营造优良法治环境。”浦东新区检察院检察长陈乃保如是说。
  
  围绕浦东开发体制的转换、管理格局的调整,院党组提出了建立主动与浦东六大功能区域联系的制度。每个班子成员对口联系一块区域,了解功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开展检察宣传、检察法律咨询和教育,为功能区域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服务。
  
  结合浦东的区位特点和经济发展优势,浦东新区检察院还根据区域功能分别建立了陆家嘴金融、张江知识产权、世博和新农村建设检察工作室,有针对性地为新一轮浦东改革开放提供法律保障。
  
  机制新,让浦东绽放“廉政之花”
  
  作为改革开放的尖兵,浦东新区经济发展较快,要素市场较为活跃。新区检察院从创新预防职务犯罪机制入手,创新建立了“会计统管统派”、“行政执法权利义务告知”等机制。在重大工程建设中,浦东新区检察院开展了以“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为目标的同步预防工作,重视防控方法创新,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推进廉政建设,形成一整套职务犯罪预防的“浦东模式”。
  
  世博会有60%的场地在浦东。大规模的世博场馆建设,涉及的土地动迁极易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为此,浦东新区检察院会同川沙功能区域党工委纪委,建立了预防活动的工作小组,并提出了动迁政策标准及操作程序规范,政策标准公开、情况调查公开、安置方案公开和决策过程公开的“四公开”制度,建立事后审与事中审和完善动迁公司内部审、动迁指挥部项目管理部集中审和预防工作小组抽巡查审的三级预审等相关的预防建议。
  
  模式新,率先发展的制胜之道
  
  浦东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的汇集。浦东新区检察院检察长陈乃保认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检察队伍,必须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和模式,为人才提供一个可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
  
  2002年,借被高检院和市院确立为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单位先行先试之机,浦东新区检察院率先将检察人员划分为检察官、检察书记员、检察行政人员、检察技术人员和司法警察五大序列,并分别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解决了“千军万马奔检察官独木桥”的老大难问题。同时,加大对检察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专人带教、专家结对、课题领衔、承办大案、选派学习、挂职锻炼、经费资助和跟踪考察等“八项培养措施”,为培养对象度身定制个人培养工作方案,有效提高了专门人才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在全院干警中形成了示范和辐射效应。
  
  从1993年建院之初的150多名干警到如今的270余名,浦东新区检察院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了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检察人才,其中超过九成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取得硕士学历、学位的共45人,占17%。拥有“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优秀接待员”各1名,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才库4名,上海市检察专家和专门人才30名。干警荣立全国一等功2名,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反贪局长”、“全国优秀反渎局长”、“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检察标兵”等称号,1人荣获上海市首届“十大平安”英雄称号,3人先后当选为“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