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午,微电子企业上海贝岭还在为何时争取到国家政策支持而焦急;下午,北京传来的审批进展消息就令他们大大松了一口气。这当中,火速在京沪间穿针引线沟通协调的,正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的调研员们。牛年春节后重新开工,上海贝岭已经拿到了盖有国家五部委印章的认定书。
去年12月上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调研员赴漕河泾工业开发区调研:集成电路行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近期市场急转直下。生产情况究竟如何,企业到底需要什么帮助?在老牌企业上海贝岭微电子,他们停下了匆匆的脚步―――
这家最早登陆A股的微电子企业正面临困境:年底将近,订单大量蒸发,出口增长放缓;12月中旬,液晶面板等下游成品竞争激烈,价格骤跌,更是严重压缩利润空间。值班经理满脸愁容:“产品利润不足,企业就不敢扩大产能、升级技术,希望能尽快争取到国家的政策扶持。”
去年初,国家为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出台若干扶持政策,认定一批各地申报的集成电路企业进入“鼓励名单”,给予税费、出口等优惠政策。日子好过时,贝岭并未想到要去申请入榜,但当金融危机突如其来、市场急剧萎缩,国家优惠政策将是助企业抵御严寒的“温暖阳光”。
调研员随即深入了解:贝岭在危机冲击下还未伤筋动骨,技术领先行业,长期客户还在,资金状况尚可,已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认定申请,正焦急等待新政策来“拉一把”渡过难关。
时近中午,调研员与企业负责人一合计:“这事不能拖!”正巧,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王坚在京出差,调研员立即长途电话汇报。王坚片刻不耽搁,马上到国家工信部汇报情况,协调落实。几小时后,贝岭就接到北京有关部门来电:企业各项条件符合标准,审批进展将大大加快。
这一次“火速”京沪连线,帮助上海贝岭很快通过审批。新的一年里,税收减免能帮上海贝岭省下不少生产成本,购买设备、升级技术时顾虑少了,企业开始酝酿新一轮发展。公司总裁肖永吉不禁感叹:多亏审批程序走得快,企业有望早日走出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