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2月10日晚,随着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终曲那一记有力的钹声和清脆的三角铁声响起,上海大剧院沸腾了。美国当今最重量级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在老辣指挥大师伯纳德・海廷克的执棒下,穿梭时空百余年,用音乐诠释了宏伟、激昂、精准和美丽,也完成了首度访沪的第一场演出。
上世纪80年代,当中国乐迷还在热衷于各种五大、十大乐团不同排名的争执时,对芝加哥交响乐团便充满敬仰。如今,当这一曾经遥不可及的顶尖乐团步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之后尘莅临时,自然成为国内文化艺术界瞩目的大事。显然,芝加哥交响乐团并没有把上海当“外乡”,与在芝加哥、纽约等地的选曲风格一样,乐团昨晚排出的曲目中不见短小轻灵的歌剧选段或以炫技见长的协奏曲,而是上下半场各放两大部交响曲。
八旬指挥海廷克步履轻健走上指挥台,手落音起,被誉为海顿最成功交响曲之一的《第101交响曲“时钟”》徐徐“摆动”。至第二乐章各声部营造出有如钟摆一样均匀有致的节奏时,小提琴则趁势凸现一段非常优美典雅的旋律。下半场,当百余位乐手全数压阵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时,音乐氛围一下子显得更为厚重、生动。在层次分明的弦乐声部之外,人们终于领教到了芝加哥交响乐团那足以傲视世界乐坛的管乐水平,尤其是木管声部,即便在表现低沉压抑的声线时步调仍是惊人的一致。而在表达宏大思绪时,整个管乐声部的金属性光泽与声响,简直如同一架管风琴。上海交响乐团总经理陈光宪感叹,从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到大管等,芝加哥交响乐团著称于世的“芝加哥之声”(管乐),实在名不虚传。
11日晚,芝加哥交响乐团将在第二场演出中从头到尾演绎一部大作,也是乐团非常擅长的马勒《第六交响曲》。业内专家提醒观众:尽量不要迟到,因为马勒“第六”第一乐章长约25分钟。如果迟到只能在乐章之间入场,那音乐会几乎三分之一听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