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家政服务市场“转型”汰弱留强 不求高薪但求“饭碗”捧得更久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70

  2月9日是元宵节,40多岁的钟点工苏阿姨来到雇主家报到。苏阿姨原是安徽一家企业的流水线员工,受金融风暴影响,企业裁员,苏阿姨于去年底来到上海另谋出路。“能找到这份家政服务工作很不容易,我要好好做下去”,苏阿姨这样说。
  
  文汇报记者近日走访本市多家家政服务公司了解到,金融危机之下,沪上家政服务市场发生了不少新变化――新加盟家政行业的人员素质普遍高于以往,服务人员不再一味追求“高薪”,市场价格也有所松动。业内人士指出,金融危机对家政服务市场是一次机会,可以借此“洗牌”,汰弱留强,从而进一步规范市场,提升整体素质。
  
  企业一线员工转行当保姆
  
  “今年以来,新入行的家政服务人员素质普遍高于以往。”多家家政公司负责人都说出了同样的话。记者了解到,由于部分中小企业停产、倒闭,一些企业生产线上的员工开始转而从事家政服务行业。一家从事高端家政服务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来,公司每天接收的新入行人员达10名,主要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学历普遍在高中及以上,有的还担任过生产线上的班组长等。“他们的加入,大大提升了家政服务队伍的整体水平。”
  
  据了解,这些新入行人员,不仅文化水平较高,言谈举止得体,最重要的是有纪律性、组织观念强,有责任感。经过短期密集培训后,能很快上岗并适应新工作。就拿文章开头的苏阿姨来说,来沪后与某家政公司签订了合同,经过两个月正规培训后很快找到了东家,而东家看重的正是苏阿姨“有正规工作背景,责任心强”。
  
  希望“饭碗”捧得更久
  
  “我不要求高薪,只希望东家能看在我踏实工作的份上,让我做长久一点。”苏阿姨在与雇主签订服务协议时说的这番话,也恰恰反映出沪上家政服务人员心态上发生的微妙变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金融危机影响,沪上家政服务需求总体略有缩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政服务人员不再一味追求“高薪”,而是希望把“饭碗”捧得更久一些。
  
  以家政服务中的钟点工为例,以往每小时的工资平均在10元左右。今年以来,这个价格似乎有所松动。部分服务人员为了找到雇主甚至主动要求降低试用期的工资,还有的则明确要求“雇主人情味足一点,能长期留用自己”。
  
  低端市场遇冷,高端需求稳定
  
  一张长板凳,坐满了待聘的钟点工,嗑嗑瓜子、相互聊聊天……这样的场景,在以往街边的小型家政中介常能看到。如今不少这样的小型中介内已冷冷清清。金融风暴导致一些家庭收入缩减,由此带来中低端家政服务的需求量相应减少,不过,相比之下,高端市场需求依然较为稳定。
  
  记者从沪上首家从事中高端家政服务的泰勤家政公司了解到,春节以来,公司每天接到来电咨询30-40起,每天能成交3-4单业务,续约率在75%-80%,这些数据都稳定在去年同期水平。而新成交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住家保姆、涉外服务、全天候护理等高端领域。
  
  “金融风暴,对沪上家政服务市场来说是个机遇”,多年从事家政服务市场管理的业内人士吴芳告诉记者,市场需求的调整、新加盟人员的冲击,从某种程度上都能推动家政服务人员、服务机构的优胜劣汰。她指出,广大家政服务人员及机构只有抓住机遇,规范管理,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才能在“寒冬”中生存,并最终在竞争中胜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