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干部轻装上阵为民办实事 上海徐汇区启动居委会工程
不用再担心工作经费不够用,也不用再为事务缠身而发愁,徐汇区政府实施的“居委会工程”,让奔忙在社区第一线的居委会干部轻装上阵,“有经费、有时间、有权限”,集中精力为居民办实事。
提高办公经费,居委干部办事无忧
徐汇区现有298个居委会、1600多位全日制居委会干部。作为居民自治组织,居委会本该是串百家门、听百家事,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办公经费不足和事务缠身,使他们在为民办事时放不开手脚。这些经费除了要支付居委会的水电煤、办公文具等开销外,还要用于组织群众外出活动时的车马费、看望生病居民买水果的费用、重阳节给老人送寿糕等,甚至帮助突然遇到困难的居民渡过难关,也要从这些经费中支出。居委会的这些经费常常是捉襟见肘,开展社区工作难免缩手缩脚。
居委会是“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中的重要基础,居委会工作既是一项夯实城市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因此,从今年开始,徐汇区政府决定将财政资金向社区倾斜,实施“两个提高”:提高居委会的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召开居民会议、组织居民活动、慰问困难居民、办公以及居委会干部素质培训等费用;摸索一条居委会干部津贴的增长机制,将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成员的津贴待遇提高20%。解除了经费问题之后,各居委会都因地制宜地探讨社区管理模式。
确定“社区无会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居民
针对居委会干部整天忙于各种事务、没时间与居民沟通的现状,湖南街道作出一项特别规定:居委会干部每周必须有10个小时到居民家串门,要认识小区90%的居民,在居民遇到困难的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近年来,一些政府部门虽提出改变作风、送服务到社区,实际上把本该自己去做的事务都转交到居委会,居委会干部就成了各级政府部门派出的办事员,大部分时间被各种会议、事务占用,也就抽不出身和居民坐下来交谈。记者曾看到一位分管文教的居委会干部的一周工作安排:要召开2次会议,参加4个会议,组织一堂培训讲座。她无奈地感叹道:“上面布置下来这么多事情要做,哪还有时间用在居民身上。”
为了确保居委会干部走家串户的时间,湖南街道主动缩减会议,规定每周四为街道、居委会的“无会日”,规定凡涉及到居委会书记、主任参加的会议,需经街道主要领导审批;街道每周的会议安排,必须在前一个周末下发到各个居委会。这个规定居民们拍手称好。
成立“民管会”,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平台
居委会有了充足的办公经费之后,徐家汇街道为每个居委会干部创造了培训充电的机会。为了提高居委会干部的社区管理能力,街道鼓励每个居委会干部参加资质和学历培训。现在,196名居委会干部中,不仅有了大学生,还有19人获得了社会工作员和社会助理工作师,社区的管理水准也相应提高。
“民管会”,是各居委会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搭建的平台。每逢社区要搞重大活动,或社区发生需要居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居委会就会请“民管会”成员出谋划策。在西塘社区,有条200多米长物业、单位、社区三不管道路。坑坑洼洼的路面,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这条道路找谁整修?西塘居委会请来“民管会”的热心人出谋划策。在一次次居民座谈会上,有居民反映,此路是一家开发商在施工时压坏的,“谁破坏谁赔偿,理所应当!”居委会几经据理力争和协商,终于说服开发商出资将马路修好了。
如今,“民管会”既是社区管理的智囊团,又是督促居委会干部努力工作的评议台,居民自治的功能尽显其中。
社区调解员,调解成功率达到98%
社区矛盾五花八门,既有邻里之间、也有家庭内部,既有利益上的,也有情感上的。康健街道各居委会在处理社区矛盾纠纷时,社区调解员根据纠纷调解的需要,实行从社区调解、政府职能部门协调到司法介入的梯度化解,使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8%。
以前一些居民遇到矛盾纠纷,常常是越级上访,总以为“找大领导”、把事情“搞大”,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如今有了社区调解员,他们转变了观念,遇事不找“最大”的,只找最合适的!
杨家桥小区有户居民的私房要拆掉重建,可后排一户居民怕造得高会遮住了阳光,不肯签协议,双方关系一度比较紧张。小区干部和社区调解员多次上门劝解都不奏效,就反映到街道调解部门,根据第二梯度化解方案,请来街道职能部门出面调解。小区干部和街道分管规划的部门、两栋房的主人一起,带着皮尺到小弄堂里进行现场测量。在众人的监督下,测量的数据没有超出建设部和本市新建房的规定范围。后排房的居民得到了来自具有公信力部门的合法解释,双方矛盾开始缓解。社区调解干部又建议前排房主将新建房的高度稍微再降低一些,以尽量减少对后排房居民的影响。就这样,社区调解员的工作使两家重归于好并签了协议。
徐汇区政府实施的“居委会工程”,大大提高了广大居委会干部的责任感,虹梅街道桂林苑居委会的吴书记表示:解除了经费的后顾之忧,我们的工作好做多了;有了培训经费,我们就能提高工作能力,适应社区发展的需要。各居委会正通过点滴细微的社区工作,把居民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