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在2月27日召开的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上,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保障“四大体系”,被确立为今年卫生改革的总目标,并具体细化为10项将重点推进的工作。
在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的报告中,“提高本市公共卫生的保障和服务能力”列在首位。“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再一次得到强化。在去年新建15个医疗急救分站、新增100辆救护车的基础上,今年全市将继续新增急救分站布点15个,新配置120辆急救车辆。
市卫生局强调今年要重点做好郊区的社区卫生改革。要完善大医院对基层医疗的支持,鼓励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同时,已在松江区试点的社区基本药品“零差率”,今年会在全市范围内探索、推广。
在整个卫生体系中占有资源最多、提供服务量最大、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公立医院,如何逐步解决其“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问题,今年首次正式进入市卫生工作会议“议题”。徐建光在报告中提出,“希望打破行政体制限制,组建一个包括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行政、资产、人员统一管理的医疗集团”,试点成功后再探索“全市分片组建若干个医疗集团”,构建区域性卫生服务网络,最终实现社区首诊、梯度就诊、双向转诊,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级医院就近解决,三级医院重点诊治疑难杂症并开展医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
从今年开始,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经严格审批、主要用于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项目,市级财政投入将从原来的1/3增加到2/3,今后还将逐步实现由政府全额保障。此举表明政府希望通过加大投入来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也可以减轻老百姓的医药费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