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外白渡桥3月1日起将封闭交通整体迁入工厂维修
3月1日,百岁生日刚过的外白渡桥,将封闭交通,随后“暂别”外滩,整体迁入工厂维修。
“‘移桥入厂’,是为了让这座已经超龄50年的大桥,继续安全使用50年。”26日,相关专家表示:“维修后,再回到外滩的外白渡桥,将保持原来的风貌。”
有机会“喘口气”
其实,设计寿命只有50年的外白渡桥,已到了“不堪重负”的时候。这座承载了上海100年厚度的标志性建筑,桩基至今仍是木头做的!为外白渡桥做一次“扫描”,混凝土破损、构件变形、墩台老化……“老而弥坚”的另一面,是“老而弥艰”。
“所以,不仅是为了配合外滩通道工程,而移走了外白渡桥。”专家认为:“更恰当的说法,外白渡桥利用外滩通道工程这个百年一遇的好机会,终于有机会‘喘口气’。”
“移桥入厂”后,外白渡桥将“脱胎换骨”,但历史风貌“丝毫不变”。“到时候,这座用了100年的大桥,可以继续再用50年!”
自身硬,维修勤
外白渡桥始建于1907年,由英国制造并运至现场安装,原设计寿命仅为50年。至今在档案馆里,仍能找到外白渡桥钢桁架部分的设计图纸,微折的图纸承载着百年的重量。
漫步桥上,细心的市民可以发现,桥上部结构钢桁架,采用铆钉连接,桥面是混凝土桥面板。但在水面之下,这样一座庞然大物,支撑的桩基只是小木方桩,长度只有8.8米。
外白渡桥为什么能用100年?专家解释说,一方面,桥身质量比较过硬。另一方面,从1945年抗战胜利开始,外白渡桥经历了多次维修。几乎每隔10年,这座桥就要更换零部件。
2000年,市政部门对外白渡桥检测后,给出的结论是:"提请有关养护部门做好桥梁的检查养护维修工作,每年秋季对二孔钢梁作全面检查,直至2007年"。
全面检测发现问题
去年,市政部门对外白渡桥再次全面检测,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外白渡桥墩台已经老化,破损比较严重,混凝土强度较低,并已在长期超载的工况下使用了整整一百年。
另一方面,外白渡桥主要病害为钢桁架锈蚀,严重锈蚀造成杆件截面锈损等一系列问题。桥上构件也有局部锈蚀出现。桥面板下底面所衬钢板已有麻坑。
此外,外滩通道建设时,盾构推进会使外白渡桥的墩台,产生位移。经精密计算,墩台局部可能产生裂缝,桥上的部分支撑杆也会变形。
去年8月20日,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主持召开了"外白渡桥大修项目立项预备会议",达成以下共识:外白渡桥使用至今已达百年,已超出当初的设计寿命,根据外滩通道建成后的交通组织,外白渡桥将加大通行荷载,并加大交通量,且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因此在外滩通道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移桥法"保护方案。
大修后应满足大车通行
其实,除了"移桥法"外,还有一种"顶升法",也能使外白渡桥维修与外滩通道建设"互不打搅"。简单地说,就是先造一个新的高桩基,将桥体"搭"在上面,整桥顶升。但专家们仔细研究后认为,"顶升法"不利于外白渡桥彻底整修,对外滩盾构掘进,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而且同样需要中断交通。因此,几经权衡后,还是决定"移桥"。
确定"移桥"方案后,专家们同样确定了外白渡桥大修的原则---
经大修后的外白渡桥,应满足公交车等大型车辆的通行要求,并应确保至少安全运行50年。因此其桥墩、桥台等下部结构设计及桥梁上部结构大修方案设计均应符合这一原则要求。
维修原则"修旧如旧"
3月1日中断桥面交通,将用驳船把外白渡桥钢桁架整体移至船厂大修。今年11月,在外滩通道盾构推进至桥下前,将老墩台凿除重建,随后盾构推进穿越外白渡桥,再将大修完成后的钢桁架,浮运回原位并安装在新建墩台上。
在船厂,对两跨的外白渡桥进行维修,维修的原则是"修旧如旧"---
・铆钉连接是外白渡桥建筑的主要特点,修复过程中对桥面以上部分的修复,原则上仍用铆钉连接;
・全面检测钢桁架,更换部分锈蚀严重的部件,更换铆钉,矫正与更换变形杆件,全桥彻底除锈,重新涂装,更换混凝土桥面板为钢桥面板。
此外,对桥梁墩台要进行重建。重建的方法,是先将墩台围起,抽水后将老墩台拆除,重建新墩台。重建后,原本长8.8米的木桩基,将被换成长67米的钢筋混凝土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