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3000多盏灯笼、60组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特色花灯安装在龙华塔园广场,昨晚起免费对公众开放。“元宵”在民间也称灯节,由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长三角“迎世博”扎灯大赛展示活动也在这里举行。
组灯大都是长三角地区灯彩传承人围绕世博主题特意创作的。塔园广场口是两个约2米高的海宝灯,迎接来自各方的游客。句容秦淮花灯文化研发中心创作的“普天同庆”,是一组穿戴着各国服饰的海宝花灯。海宝们举着各种小乐器手舞足蹈,称奇的是不仅手脚能动,眼睛还一眨一眨的。
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仙居花灯被安置在醒目位置。与常见的花灯不同,仙居花灯没有骨架,灯罩上的图案是用绣花针刺出来的。据介绍,这种花灯传人只剩下3人。他们在传统的龙凤八卦灯基础上,进行改革,将图案也改成了海宝的形象。
最长的一组花灯是来自南京夫子庙工艺彩灯艺术中心的九龙灯,长约25米,是依照北京故宫九龙壁和秦淮河照壁而制作的,难得的是龙头和龙爪会随着音乐起舞,可谓是“龙飞凤舞”。
起源于宋代、兴于明清的浙江磐安岭口亭阁花灯也有展出。亭阁花灯工艺复杂,一般灯高3米,呈三层亭阁形状,画栋雕梁,回廊四挑。外层的天棚、门窗采用的是刻纸工艺,里层的花灯是手绘图案,有山水花鸟、戏剧神话肖像,也有海宝欢庆世博的图样。此外,还有浙江省浦江灯会选送的“百花盛开迎世博”、上海工艺美术厂设计的“东方之冠―――中国馆”等。
灯展的同时,长三角民俗文化表演队也云集龙华塔园广场,表演“海安花鼓”、“浦江迎会”、“青田鱼灯”、“月浦锣鼓”和“海派秧歌”节目,这些节目均被列为长三角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自浙江遂昌县还展演了热闹非凡的“抬阁”行街。在相邻的龙华步行街上还有软陶制作、传统香袋、风筝造型、黄杨木雕、西溪花篮、秦淮荷花灯等民间手工艺演示活动,工艺师与市民群众同析、共赏、齐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