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大三学生徐清远和国际政治系大一学生邓贝西,2月26日晚将坐火车赴北京报到,与其他8位队友会合。2月28日下午,10人组成的我国首支大学生北极考察队将从北京启程。新民晚报特派记者董纯蕾将随行全程报道,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独家赞助。2月25日下午,一场简朴的中国大学生北极考察(上海地区)出征仪式,在复旦大学逸夫楼举行。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桑玉成、新民晚报副总编辑徐炯、上海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张伯安等出席,为3位上海学生和记者饯行。
作为国际极地年公众宣传中备受关注的一抹亮色,“迎接北极第一缕曙光―――中国大学生北极考察活动”自去年12月启动以来,已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630余所高校学生的积极参与。目前,本次活动的第一阶段―――国内选拔已圆满结束,第二阶段―――北极考察展开在即。经过网上初赛、赛区选拔、半决赛和决赛的层层选拔,10名优秀大学生最终成为中国首支大学生北极考察队的成员。在全国十大赛区中,上海和港澳台赛区的入选人数最多,均有2人。复旦大学更是全国唯一一所有2名学生入选的高校。
地球的两极,是人类独一无二的资源。因全球气候变暖而日益萎缩的北冰洋海冰面积,俄罗斯去年在北冰洋的插国旗的事件,令人们对北极的发展态势更添几分关注。两位上海考察队员的专业,正好与这两大北极热点吻合,相信他们的课题《极地阴阳坡植物多样性与亚热带的比较等》《构建北极新秩序的可行性分析》能通过此行找到部分答案。
新民晚报是“迎接北极第一缕曙光―――中国大学生北极察活动”上海地区的唯一协办方,从策划、组织到推广、选拔,全程参与了这一历史性的事件,荣获了选拔活动优秀组织奖。在接下来的为期半个月的北极之行中,本报特派记者将继续为广大读者记录此次活动的进程,用图文等多种形式,第一时间将北极圈内的风土人情、大学生考察队一路上的收获与困难等传回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