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选择与指令性保底安置相结合 上海 退役士兵安置率100%
2月26日,退役士兵小吴接到了黄浦区军队离退休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办公室的通知,要他去一家单位报到。小吴怎么也没有想到,春节前才从上海警备区退役的他,这么快就有了一份新工作。除小吴之外,26日接到通知的还有40多人。采取双向选择与指令性保底安置相结合的办法,本市退役士兵安置率达到100%,自谋职业率在70%以上。
出台多项措施鼓励自谋职业
从1986年到2002年,本市适龄青年应征入伍,除了收到《入伍通知书》,还会拿到一张《招工录取通知书》,以保证退役士兵就业,人称“两张通知一道发”。2002年冬季征兵起,“双通”政策被取消:因为一些安置单位等退役士兵回来它已不复存在;一些退役士兵对安置单位不太满意;一些单位无法为退役士兵安排工作岗位……
为此,上海市出台多项政策,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其中最重要两项是:保证依法安置好每位退役士兵;鼓励退役士兵自谋职业。2005年4月,上海对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给予一次性缴纳24个月的社会保险费,每年大约1万元。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发放3至5万元自谋职业补助费。
这一举措使聘用退役士兵的单位在前两年不用为其缴纳社会保险,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了退役士兵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上海每年退役士兵在4500人左右,政府每年都要举行专门的退役士兵招聘会,为退役士兵提供就业平台。自谋职业率从开始的55.4%,增长到2007年的72.7%。
开展培训教育提升就业竞争力
2003年,本市出台政策,将全市退役士兵纳入面向就业困难人员的政府补贴培训项目:每位士兵退役后尚未就业的一年内,在全市劳动部门规定的600多家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技能培训,可享受2000元的补贴,有的区还对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退役士兵给予奖励。浦东新区等区在安置退役士兵之前,都要先组织培训,有效提高了退役士兵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全市各级培训机构每年为退役士兵提供培训服务达1万多人次。
在学历教育方面,对退役士兵参加高考,给予10至30分的加分。通过政府协调,从2004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16所院校开始采用单独命题、自主招生的方式招收退役士兵,开展大专学历教育。这一做法在全国首创,得到了民政部和教育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嘉定区曾对2005年冬季的退役士兵进行过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未参加技能培训的退役士兵就业率为79%,平均月收入1050元;参加过技能培训的退役士兵就业率达90%,平均月收入1332元。
近年来,上海的退役士兵受到了诸多用人单位的青睐。上海港务集团、上海铁路局、上海航空公司等单位每年都要从退役士兵中挑选人才,充实员工队伍。
强化服务意识拓宽就业之路
在提供政策便利和开展培训教育的同时,市民政局进一步调动政府外资源,为退役士兵寻找就业岗位。
黄浦区成立了“退役士兵职业介绍所”,自2006年冬季以来共赴各用人单位协调100多次,电话、发函联系600多次,落实安置指标300多个;书记办公会、区长办公会每年都要专题研究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目前,区内退役士兵与岗位数之比在1∶1.5左右。
嘉定区成立了“军地两用人才培训服务中心”,并在区内各街道、镇成立了分中心;普陀区选定了10家劳动中介机构,成立了“退役军人就业指导站”;徐汇、虹口、浦东、南汇、金山等区设立信息窗口,利用当地网站及时发布单位用工需求,建立退役士兵信息库,对退役士兵情况分类登记,及时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