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会工作党委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 帮"两新"组织从风浪中挺过来
从今年1月1日起,各区(县)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停收会费和一切费用。这是2月4日市工商行政管理会议上传出的好消息。不少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多年来反映比较强烈的协会“搭车收费”的问题解决了,减轻了负担。为了促进这一举措的推出,市社会工作党委于去年底会同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对个别行业组织向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收取高额年检费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要求企业协会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社会自律组织。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社会工作党委从“两新”组织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调查研究,协调指导上海“两新”组织应对经济危机挑战。
密切关注企业困难
“两新”组织即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新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市场中介机构等。近年来,上海“两新”组织发展迅猛,总数达72.1万家,从业人员达636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口总数的66.5%。
面对金融危机,比较弱小的民营企业、中介组织如何应对风浪?如何生存发展?如何逆势飞扬?负责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市社会工作党委认识到,如果这些企业顶不住风浪的冲击,会直接影响就业、影响民生。
市社会工作党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极贯彻市委要求,把确保上海经济稳定发展作为首要实践课题,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危机下“两新”组织在生产经营方面遇到的新问题,及时倾听它们的呼声与诉求,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去年11月,在市社会工作党委的动员引导下,12家本市非公企业、中介组织的党组织向全市“两新”党组织发出了倡议书,倡议广大党组织、党员坚定信心,行动起来,共度时艰,迎接春天的到来。
专家授课抗风险
为提高“两新”组织的抗风险能力,市社会工作党委举办了一系列培训班、研讨班、报告会。“民营企业风险防范专题培训班”共举办4期,每期2天,参加者都是民营企业家。培训班上,来自市社科院、市科委、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专家、教授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的经济政策、劳动合同法等热点问题,介绍如何防范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市场、财务、用工等风险,妥善应对当前复杂的经济情况,讲得专业而实用。100多位民营企业家很珍惜这一“充电”机会,感到受益匪浅。
12月初,市社会工作党委又举办了《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中小企业的对策》专题报告会,能容纳150人的会场来了近300人,连走廊也挤得满满的,还在边上另设了一个“分会场”。
牵头协调解纠纷
几个月前,一家民营企业集团陷入“债务困境”。市社会工作党委闻讯多次前往企业了解情况,牵头协调。一方面到法院说明情况,要求暂缓执行诉讼请求;另一方面要求资产管理公司顾全大局,在协商的平台上妥善解决债务纠纷,最终避免了企业的危机。
前不久,市社会工作党委书记施南昌带队到普陀区M50创意产业园区和静安同乐坊创意产业园区调研,了解到市专项扶持资金严重不足致使园区经营较困难,创意产业园工业用地无法变性造成法律纠纷,当即决定派专人跟踪调研,深入分析原因。3天后,一份客观翔实、有说服力的报告提交有关部门,为市委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