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陈海新事迹在上海卫生系统引起热烈反响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32

  用心服务,创造感动。周家渡社区卫生中心主治医师陈海新的事迹近日被媒体广泛宣传后,在申城卫生系统引起热烈反响,许多医护工作者被陈海新的高尚医德深深感动。3月22日,市卫生局追认陈海新为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并要求本市14万医务工作者学习、弘扬陈海新的“五种精神”: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扎根社区、献身医学的奉献精神;心系病人、关爱生命的服务精神;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争做人民群众欢迎的好医生。
  
人生“字典”饱含医者精神
  陈海新人生短暂,却留下一本厚重的人生“字典”。她是继吴孟超、汤钊猷、俞卓伟、于井子、宦惠宝、庞连智之后,上海卫生系统涌现出来的又一先进典型。
  市卫生局在学习《通知》中要求,通过学习陈海新先进事迹,激励全市医务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关爱患者、敬业爱岗、无私奉献;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上海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主体形象,为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以心换心,才能赢得病人尊重
  “你像一颗美丽的流星划过天空,留下一个大大的惊叹号,提醒我们,要像你一样,用生命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陈海新的大学同学、上海中医大附属龙华医院顾军花医生,写了长长的追念文章。
  追念中思考,思考中缅怀。中医大附属曙光医院医生黄学菁,也是陈海新的大学同学。她最佩服小陈对医生职业数十年如一日的热情。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社会舆论给医生这个职业带来一定压力,医生少了头顶上的“光环”;有些医生开始浮躁了,有些医生有怨气了。陈海新为“如何当一名好医生”这个命题带来启示:不管身处怎样的境地,对待岗位应该始终满腔热情。
  以心换心,才能赢得病人尊重。
  泪水纷落。阅读报纸,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们又一次被感动,尤为有陈海新这样的好同事而自豪:"海新的精神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曙光医院将举办座谈会,请陈海新的同窗回忆她的事迹,将她的高尚为医之道传播开来。
  坚韧的"平地木"引发生命思考陈海新,曾将自己比喻为中医药百草园中的"平地木",身材矮小却有着很大用处。她的母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师生们为之久久感怀,并发起讨论:人活着为什么?学习中医图什么?当医生做什么?
  中医大党委副书记王群说,1982年自己在读大学时拜访过张海迪,海迪的一句话让人们沉默良久:"当我一个人的时候,真生不如死,但我承载了整个社会的期望,我不能颠覆一代人对英雄的信仰。"
  陈海新身患重病也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和海迪一样,她内心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去战胜痛苦、创造感动,那就是---"多做一点工作,我的生命价值也就更大一点"。
  中医大广大师生表示,陈海新的事迹虽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平凡中呈现出伟大,人民群众需要这样的好医生。学习她的事迹,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面对人生挫折,正确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加强自身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