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本市19日公布了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解放日报记者采访本市部分医疗管理部门和医务工作者,请他们就规划中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的若干指标作一番解读。
急救反应时间再缩几分钟
规划提出,建设全市统一调度的“120”信息系统,增设院前急救分站,全市配置救护车达到500辆。市医疗急救中心党委书记贺勇说,这意味着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将进一步缩短,市民的生命保障度和本市公共卫生安全度得到实质性提升。目前,本市有278辆救护车,中心城区有25个急救分站。中心城区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为12分钟多,郊区略长。本市计划今年在中心城区增设5个急救分站,全市范围增配100辆救护车。到2010年,全市将达到500辆救护车规模,中心城区建成35个、全市近百个急救分站,急救半径缩小,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中心城区由此可缩短至8-10分钟,郊区为10―15分钟。
外来孕产妇住院分娩点再增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本市有三家妇幼保健所,各区县也设有保健院,对保障妇幼健康、维护母婴安全起到了重大作用。“十五”期间,本市平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4.71‰和8.58/10万,相当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本市还建立了10所外来人口孕产妇特约分娩点,有效提高了外来人口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十一五”期间,本市将规划建设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进一步体现政府对妇幼医疗保健业务的指导地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统一管理。今年,外来人口孕产妇特约分娩点已增加到23家,今后将进一步合理布局,适当增设特约点,更有效保障母婴安全。
社区中医药服务达标80%
徐汇区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冬冬介绍,同样的疾患,采用适宜中医药技术治疗,费用可降低30%左右。在社区推广中医药,是降低群众看病贵的有效举措。社区中医药服务达标,要求中医执业医师占15%以上,药房至少有600种以上饮片,以及站点至少开展4种适宜技术等。目前上海首批33家社区中心已达标准,这一比例到2010年将达80%,从而让更多市民不出社区,就可享受到价廉方便的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