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5月30日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今年以来,全市已新增就业岗位24.2万个,同比增加2万个岗位。
据统计分析,在新增岗位产业分布中,第三产业创造岗位比重由71.6%增加到74%,二产比重由28.3%减少到25.9%。在结构上,非公经济新增岗位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2%增加到74.5%,其中私营企业创造岗位5.4万个,占33%;外资企业创造岗位2.7万个,占16.4%。
开业贷款放宽范围、降低门槛、免息贴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推出,大大增强了新兴企业的岗位吸纳能力。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新增担保开业贷款4642万元,同比增长30.7%;新建成的7个开业园区,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为300多名开业者解决了经营场地问题;闸北区的大宁社区、浦东潍坊街道的创业园区……正在不断向社区延伸的创业链盘活了基层就业。截至目前,今年全市新开办非正规就业的劳动组织2646家,新增从业人员2.87万人;全市累计共有非正规就业的劳动组织3.49万家,从业人员37.7万人。
托底机制,给困难人员吃了颗“定心丸”。农村卫生保洁员、机关事业单位后勤岗位、公共场所秩序维护、创业园区保障服务……无论是协管类项目,还是公共服务类项目,都将岗位开发对象锁定就业困难人员。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已为16万就业困难人员找到了岗位。而对于家庭困难、就业困难的“双困”人员来说,一个人有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也就有了着落。分布全市19个区县的5000多名就业援助员挨家挨户地摸排情况,联系工作,目前已安置了4.8万名“双困”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