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2月14日是情人节,市民小张和小徐本来准备花费880元去一家宾馆参加情人节聚会,但想到仍然在抗击雪灾的人们,他们一致决定把钱捐赠给市慈善基金会,回家过情人节。
雪灾后的情人节,人们对“爱”的理解似乎更加深刻。2月14日从市慈善基金会了解到,申城市民已向灾区捐赠近7千万元,其中相当一部分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夫妻联手献爱心
在捐款的队伍中,一些“慈善”夫妻格外引人注目。市慈善基金会的小励告诉记者:“初一当天,就有30多人上门捐赠,同时还接到不计其数的捐赠电话。初二的上门捐赠者中,有一对市慈善基金会的常客――郭善淳、朱成雅,这一对夫妻此次捐赠了2万元。”
2月4日,长宁团区委、长宁区青联通过短信平台等方式向全体青联委员发出抗灾捐款倡议后,立刻得到热烈的响应。短短几小时内,共有50余名青联委员纷纷表达捐款意向。其中,区青联委员江伟虽在外地出差,但她在倡议发起的次日就委托丈夫把捐款送到了青联秘书处。
盲人结伴来捐赠
据统计,截至昨天下午,仅前往市慈善基金会捐赠点捐赠的市民就有180多人,其中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居住在肇周路的67岁退休人员汪凤娟,虽然退休工资只有990元,但老人将自己省吃俭用的1000元捐了出来。71岁的俞兴龙老人,平时舍不得花钱,却向市慈善基金会捐赠了1万元。上海交通大学一位93高龄的李教授,尽管瘫痪在床多年,在市红十字会开通雪灾捐款热线当天,一早便去电询问如何捐款……
还有许多孩子将自己的压岁钱捐了出来。大同中学的学生徐龙年初一一早,就与同学一起赶来,各自捐了2000元。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2月5日小年夜,市慈善基金会的捐赠点里两位盲人结伴而来,他们是居住在淞虹路的市民胡麟和徐淳。从广播里收听到灾情后,他们踏着结冰的路面辗转了两个多小时,才“摸”到了市慈善基金会制造局路的捐赠点,各自拿出了500元。
大爱无言不留名
市慈善基金会向记者介绍,从2月初启动为灾区捐赠活动以来,上海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许多个人和企业不肯留名。
上海一家不肯留名的爱心企业捐赠100万元;一位约50岁的女市民捐赠了2万元后也不肯留名,连称“应该的”;还有的捐赠者只留下了“上海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