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自“三线两段”通车后,轨交人民广场站的换乘客流变化已渐成规律。如何进一步缓解“客流对冲”,疏通“堵点”,明确换乘“方向”?在下周一鼠年第一波轨交“大客流”到来之前,2月15日上午,新民晚报约请申通集团及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到人民广场站现场办公,为市民解题。据运营公司副总邵伟中透露,人民广场站将改变布局,缓解“客流对冲”等难题。
“堵点”如何疏通
人民广场站有一大“堵点”,就是1、8号线换乘2号线的自动扶梯。今天上午早高峰,这个“堵点”客流速度明显减缓,乘客有“前胸贴后背”之感。
不少乘客为此询问,将来8号线增能,1、2号线增加列车频次后,“堵点”是不是会更“堵”,新建的换乘大厅会不会不够用?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8号线接入后,整个站点的换乘客流只增加了2%左右。“目前人民广场站高峰小时客流为3.96万人次,而设计人流为7.64万人/小时,应该说,换乘大厅是足够用的。”
对这个“堵点”,运营公司目前考虑:在高峰时段改变自动扶梯走向,鼓励乘客多走旁边的楼梯和其他通道,加强疏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堵点”的客流压力。
“对冲”如何缓解
告别了以往“长通道”后,人民广场站换乘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即2号线站厅通往大三角区域的3个换乘门洞处,存在“客流对冲”。换乘大厅与2号线人民广场站的3个换乘门洞皆处于站厅最北端,这使得换乘客流偏重在站厅一端。此外,两个方向的换乘客流都习惯集中到距离最近的门洞,因此高峰时段易“对冲”。
邵伟中上午透露,为增加换乘的安全性,运营公司已有一个初步方案:计划改造2号线站厅收费区布局,改变闸机、售票机、自动扶梯等服务设施位置及设置,引导2号线换1、8号线的乘客从最北端的门洞走,1、8号线换2号线的乘客则基本维持原路径不变,从而使这两股反向客流相对分离,尽可能避免对冲,确保通行有序。
“方向”如何明确
不少乘客反映,在人民广场站内找不到“方向”。今天早高峰时,换乘大厅“客户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1分钟就接待了15名问路乘客。
从现场状况看,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导向标志上,一是标志在空旷的大厅里不够醒目,二是目前站内的导向标志只指明了换乘线路,但没有“城市规划馆”、“博物馆”、“新世界”等处指向,不太实用。
上午现场办公时,邵伟中表示:接下去制定新方案时会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不但要增加指示牌的数量,还要充分考虑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