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海中冲锋陷阵 5名上海消防战士获全国“优秀消防卫士”称号
消防战士在火海中冲锋陷阵。
在火场里冲锋陷阵,是城市消防战士们的家常便饭。
去年春节前夕,黄浦江上。一艘正在检修的8千吨级远洋捕鱼船突然起火,火势借油污迅速蔓延,滚滚浓烟瞬间升腾至半空。时任车站中队队长张毅、铜山中队副队长储斌带领中队官兵迅速赶到现场,发现起火部位在机舱底部,排烟不畅、烟雾大、温度高、能见度低……张毅和储斌等人排除万难,终于战胜“火魔”。
他们的付出终有回报。日前从北京传来喜讯:印建皖、张毅、储斌、雷刚、刘洪斌5名上海消防官兵获得全国公安消防部2007年度“优秀消防卫士”称号。
灭火抢险冲在前
自1996年以来,上海连续11年没有发生群死群伤等特大、恶性火灾事故,这与上海消防官兵为保城市平安而赴汤蹈火的大无畏精神密不可分。
2003年9月18日上午9时,沪东船厂7号码头,正在建造的6万吨级集装箱货轮“新南京号”突然冒出滚滚浓烟,一场火灾顷刻爆发。
船舶火灾是现代火灾中非常棘手的一种,而此次起火的“新南京号”不仅通道狭小,构造复杂,舱体内还存有50吨0号柴油。如不及时控制,会给黄浦江上其它船舶和周围居民造成灾难性后果。
紧要关头,特勤支队抢险班班长雷刚主动请缨,深入机舱实施内部侦察灭火。雷刚和刘洪斌冒着高温炙烤,一步步向舱底移进。战友们用水枪对准他俩,给他俩降温。雷刚和刘洪斌快速靠近火海将水流直射火魔的心脏,水被瞬间蒸发成阵阵水雾,滴在他俩的耳朵和脖子上,烫起一个个水泡……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大火被全部扑灭。
刻苦训练当标兵
刘洪斌是“模范消防中队”车站中队消防班班长,入伍9年来,参与大小灭火战斗1000多次。在总队、支队举办的“比武”中,刘洪斌荣获各类名次42个,其中夺冠16次,先后荣立三等功三次,记嘉奖五次。
荣誉的取得来自刻苦训练。刘洪斌训练时一丝不苟,动作有错,改;要领不熟,练;速度不够,跑。在一次六米拉梯训练中,经过多遍操练,沉重的梯子使他肩和手臂肿了一大块。突然,他脚底一滑,跪倒在地,30多公斤的梯子压下来,右膝盖黄色的训练服很快被染成一片红色。他牙一咬,眼一瞪,扛起梯子向训练塔跑去……
为了适应火场实战,刘洪斌在腿部和腰部绑上沙包,背着十多公斤重的空气呼吸器、穿着厚厚的消防训练服进行体能训练,训练小憩时,被汗水浸透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整治隐患保平安
去年4月,印建皖被调到总队防火部任重点监督处处长。不久,特奥会、女足世界杯、F1、黄金田径大赛、上海旅游节、上海艺术节等重大国际性赛事、活动在上海相继举行。
为确保重大活动顺利进行,印建皖带领全处官兵对所有涉爆单位、涉爆人员、涉爆物品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
轻放、装箱、上车、固定,当最后一枚废旧炮安全装上车时,14辆满载各类废旧炮弹等危险品的车队,在印建皖的率领下出发了,一场销毁废旧炮弹的行动正式打响。为了这次销毁行动,印建皖从去年8月开始,历时50个工作日,进行初期调研、制订销毁工作方案。50个日日夜夜中,印建皖没有好好休息一天、安心吃一顿饭,饿了,啃口面包;累了,在现场的桌子上趴一会儿……
节假日要燃放烟花,印建皖带领全处官兵去年加班350多小时,检查场馆260多次,对烟花燃放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和指导,确保烟花燃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