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闸北区推出七项促进就业政策二十五项补贴措施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68

  促进就业保民生、维护稳定求发展,是闸北区委、区政府春节过后首先抓的一件大事。这两天,1亿多元专项资金经过努力最终落实,将用于扶助重点人员就业。为用好这笔钱,闸北区制定了7项促进就业政策,出台了25项补贴措施。
  
  促进就业专项资金的扶助对象主要是生活和就业困难人员、中专以上院校应届毕业生,以及自主创业的青年人和随军随调家属。残疾人、刑释解教人员也能得到就业扶助。7项促进就业政策逐一明确了就业扶助对象,并有针对性地落实相关就业补贴。
  
  25项补贴措施鼓励企业录用生活和就业困难人员,为此设立了“稳定就业补贴”。企业录用“双困”人员,并使他们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除享受市有关政策外,区财政给予企业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还给予每月交通费、误餐费补贴。录用刑释解教人员的企业可得到更多补贴,在25项措施中设有“特殊就业补贴”,当这些人员在企业连续就业满6个月,区财政给予用人单位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特殊就业补贴”。
  
  残疾人可直接得到就业补贴,如智障人士参加“阳光工场”、“阳光之家”的生产劳动,区财政给予每人每月300元。为解决随军随调家属就业,闸北区政府出资组建了“军嫂就业服务社”,通过培训和牵线搭桥为她们找工作,尚未就业的军嫂能得到“就业保障卡”,领取生活补贴。
  
  今年,闸北区域内中专以上院校的应届毕业生预计超过1万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闸北区启动了“六个一”帮扶:向应届毕业生发一封鼓励信、送一份服务手册、建立一人一档,对尚无就业去向的应届毕业生“走访一次、指导一次、推荐一次”。闸北区还扩大了见习基地规模,为青年就业补上工作经验。25项补贴措施中设有“青年见习生活补助”,见习人员除享受市里的生活费补贴外,区财政另给予每人每月300元补助。
  
  对有特殊困难、无法通过市场途径实现就业的大学生,闸北区制定了托底政策,包括开发一批社区工作岗位,有社区工作者、社区管理员、居委会干部等,多渠道扶持他们就业。春节期间,闸北区就业促进中心的工作人员没闲着,经过努力,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公司得到了100个客户服务员的工作岗位。
  
  为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闸北区对创业成功的青年,将给予1万元奖励;对带动困难人员就业成绩显著的青年创业者,将不分本区外区户籍,一律给予最高每家6000元的带动就业补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