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首次拥有万吨轮动力“主心骨” 沪产船用曲轴订单已排至后年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36

  对于万吨以上巨轮,主发动机是心脏,而主机里的唯一“主心骨”就是曲轴,每造一根才可以造一条大船―――没有它,造船强国目标无法实现。2月12日从上海船用曲轴有限公司获悉,这种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百吨级动力主轴,2007年产量突破40根,不但打破日韩等少数几国对技术和市场的垄断,还有一半产品完成了出口。目前,国产曲轴已签订2008年销售合同100多根,其中出口韩国50余根,海内外订单排至2010年。
  此前,我国仅能制造吨位较小、技术相对简单的中高速船用柴油机曲轴,但真正体现一个国家造船能力的万吨轮以上大功率低速曲轴,却因其重量大、加工精度高、制造工艺复杂,只能全部依赖进口。上海船用曲轴有限公司以企业为主体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终于全面掌握曲轴制造技术,只用几年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才走完的路,使上海有了国内技术最完善、规模最大的低速船用柴油机大型曲轴制造厂。
  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成果,最近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重达164吨的国内首根大缸径新型曲轴也于近日下线,制造能级达国际同类先进水平。一根大曲轴通常价值数百万元,这种船用核心部件实现自主装备。据介绍,这一科技进步项目不仅自主研制出高纯度、晶粒细化、组织均匀的曲轴坯料,还采用了一套世界上首创的“曲拐红套孔”加热技术,具有清洁无污染、安全无隐患等特点。现已申请国家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
  项目第一完成人、公司董事长吕亚臣透露,随着二期项目启动,今年产量将是去年3倍,可达120根,还正积极准备研制更大、更重的超特大型曲轴,计划2009年年产160根,2010年达到200根,占据国际市场20%份额,为我国“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再添贡献。
  上海交大习俊通教授:项目充分发挥了产学研联合攻关优势,在大功率低速船用柴油机曲轴材料、弯锻模拟以及红套、精加工和动力学分析等方面充分合作,取得了技术突破,保证了在较短时间内曲轴制造技术的开发成功,并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