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 今年重点完成十项任务
今年,江、浙、沪三省市除了完成2005――2006年度以非公人才开发、长三角人才发展规划、长三角人才联合网络招聘会等为重点的10项工作任务之外,还将完成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人力资源专题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长江流域人才开发研究会议所确定的各项任务。
拆围墙、搭平台“合作共赢”
2003年4月,江、浙、沪三省市人事厅局及19个城市人事局在上海共同签署共同宣言,拉开了以拆围墙、搭平台为主要特点的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的大幕。今年三省市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强调“合作共赢”,以区域内人才自由流动为目标,继续推进人才开发的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服务贯通,推动长三角地区人才开发的融合。
人才开发一体化,首先是资源共享。三省市人事厅局先后签订了继续教育共享、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引进国外智力资源共享和整合人才网资源、构建网上人才大市场等四个协议。2004年11月,三地联合举办了“长三角地区网上人才交流大会”。大会采用“共设平台、共同宣传、联合举办”的形式,在短短1个月会期内,三地共组织了3000多家用人单位上网招聘,提供岗位5万个,刷新了全国网络招聘的纪录。大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上网参加交流,会期内三地网站总访问量突破800万,奠定了长三角地区共建网上人才大市场的基本格局。
2005年,三省市继续举办了长三角网上人才交流大会,组织3000多家用人单位,推出3.8万个岗位,招聘各类人才5.5万人。2005年5月下旬,三地人事职能部门召开了长三角地区公务员培训教育工作会议,商定建立长三角培训教育师资库和培训教育案例资料库;建立长三角对口培训合作机制、培训基地共享机制、公务员培训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培训教育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协商会商机制。同样是在2005年,三省市启动了高层次人才名录的编写工作,以两院院士名录为首个分目录,旨在加强两省一市与三地两院院士的联系,为三地间政策咨询、重大项目合作、科技攻关、产业升级转化等方面提供服务。
市场机制推动人才自由流动
为了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三地还在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2005年,三省市组织完成了《长三角人才资源现状调查》的课题研究,摸清了长三角人才资源的现状,确定了长三角人才开发2005――2006年度以非公人才开发为重点的10项工作任务;联合开展人事争议仲裁、引进国外智力、专业技术资格互认、紧缺人才培训等六个方面的合作交流,其中上海市紧缺人才办开发的现代物流、汽车营销、会展策划等37个类别157个培训考试项目,已陆续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参加考试的人员已达1.1万人次。
“十一五”期间,顺应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三省市将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以区域内人才自由流动为目标,进一步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开发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活力、人才辈出的“长三角人才环境”,为建设互融共进、文明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