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10分钟步行距离内,享受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从地域上看,这在仅7.62平方公里的静安区并不难实现,但如何在有限空间里挖掘文化潜力、丰富服务内涵,却不是一件容易事。记者从静安区文化“十二五”规划中获悉,该区正在构建“一圈、一街、一谷、五片”文化格局,满足各类群体的多元需求。
所谓“一圈”,是指10分钟公共文化圈。根据静安区规划,一张精心编织的文化网络到2015年可以初具规模,以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涵盖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区图书馆、区文史馆,以及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围绕这“一圈”,陕西北路名人名居街“一街”、现代戏剧谷剧场群“一谷”和静安文化创意园、张园休闲文化片区、静安寺商旅文化片区、威海路传媒文化片区和800秀时尚文化片区这“五片区”,都将提供各种文化产品。静安区领导介绍:“区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前沿的现代时尚气息,相互融合后可以激发出全新的文化活力。”
在构建文化新格局的过程中,区文化局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区域商业文化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汇聚了一批具备文化消费能力的居民和商务人士。然而,区域内缺少大剧院、上海博物馆等市级标志性文化设施,区内文化市场设施也普遍趋于老化,比如,美琪大戏院因整修而停演,上海商城剧院的舞台则相对狭小,改建后的区图书馆颇有人气,但渐渐面临座位数有限、读者容纳不下的问题。
为此,静安区在文化规划过程中“扬长避短”。首先完善“一圈、一街、一谷、五片”硬件设施,将设施陈旧的区文化馆改建成外观时尚的市民文化艺术中心,让它兼具全区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指导中心、交流中心等作用;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馆,将静安的龙凤旗袍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实物陈列和技艺演示,再现民族文化精髓;此外,还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安义路毛泽东故居、淞浦特委纪念馆等专题博物馆的建设和展陈,完善“静安红色公共空间”工作。配合上海自然博物馆落成,联动做好宣传推介工作。
为了满足居民和商务人士的文化需求,各类“精细化”、“高端化”文化活动也将陆续推出。现代戏剧谷将细分戏剧演出类型,在“美琪大戏院—商城剧院—上海展览中心—艺海剧场”带引入现代戏剧,“百乐门—云峰剧院”带引入多媒体戏剧,在“上海戏剧学院剧场群—儿童艺术剧院”带打造都市话剧集聚区;此外“五片区”也将精彩纷呈,比如在雕塑公园生态文化片区,将以雕塑公园为核心,每年举办“爵士上海音乐节”,将生态园林与特色文化相融合,打造文化演艺新地标;在张园休闲文化片区,定期在“近代中国第一公共空间”张园大客堂举办“名人下午茶”等主题活动。在800秀时尚文化片区,将吸引时尚创意类团队入驻,举办国际尖端时尚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