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2004年8月2日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代表、委员们对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情况的意见和建议。韩正指出,全市方方面面都要牢固树立“开发新建是发展,保护改造也是发展”的观念,通过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
加强对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一直是代表、委员们关心的一个热点。会上,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和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分别就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汇报了各自所做的工作。
韩正在讲话时强调,要从对历史负责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他说,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的浓缩、文化的积淀,是难能可贵的文化遗产。要把这些风貌区和优秀建筑,作为城市的宝贵财富,认真加以保护。
韩正坦言,尽管上海这几年在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建筑、轻风貌,重局部、轻整体,重外表、轻功能。为此,必须牢固确立“保护改造也是发展”的观念,按照“全面规划、整体保护、积极利用、依法严管”的原则,全力做好保护工作。
韩正强调,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关键要靠制度和机制。目前市政府已经就此形成了“一个规划、三项制度”的总体考虑。一个规划,就是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有关法规的要求,确立保护范围,明确保护对象,使规划真正落地;三项制度,就是要明确责任主体,进一步加强法治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韩正说,市政府已经决定成立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统一负责全市的保护工作。韩正感谢代表、委员们对这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他同时希望全市广大市民更多地参与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座谈会上,与会的代表、委员踊跃发言,为申城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献计献策。委员郑时龄建议说,对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应当积极保护,不可能都搞博物馆封闭起来,要让它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保护。代表厉明建议建立优秀历史建筑的普查制度。委员吴建荣希望政府的监管措施更有效。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伦贤,副市长杨晓渡、杨雄,市政协副主席左焕琛等出席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