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三栖士兵”的生命突击――记南京军区某部上士班长何祥美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87

  “枪王”何祥美
  何祥美,江西崇义人,1981年10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现为南京军区某部上士班长。他是享誉全军的“枪王”:精通手枪、冲锋枪、匕首枪、狙击步枪等8种武器,狙击射击,200米目标指哪打哪,800米距离发发命中。他能“三栖”:精通野战生存、擒拿格斗等30多种特战本领。
  极少有人知道,山谷中一条开满紫荆花的土路尽头,隐藏着一个神秘训练基地――所有队员没有军衔和姓名,只有编号。
  清晨,早已听惯的起床号,变成了震耳欲聋的瓦斯爆炸声;深夜,还在熟睡的队员会被“匪徒”突然“劫持”到荒郊野外……
  闽南山区里的这一切,与万里之遥的一个异国训练基地训练内容几乎一模一样。
  那是一个以“魔鬼训练”名扬世界、同时又吸引着各国一批又一批优秀军人前往挑战的特殊学校――位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热带丛林中的“猎人学校”。
  “74号本来是不用来这里的。”部队长田伟东顿了一下说,“74号,就是何祥美。”
  冲击
  何祥美在没有被编号之前,确实有不来的资格和理由。
  他命中的人中和眉心的人头靶,被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就在不久前,何祥美还应邀来“猎人学校”做过射击表演。
  这样的兵还来集训?何祥美坚持要来!他说:当兵就要当打得赢的兵。只有在平时多练几手本领,战时才能多一分胜算……
  于是,“猎人学校”的花名册上多了一个新号码:74。
  “猎人学校”实行淘汰制,允许队员主动放弃,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亲口说出“我放弃”3个字,立刻就能扛起背包走人。
  “当打得赢的兵,最舒服的永远是昨天。”无数的磨难,在一个士兵这一单纯而又强大的信念支撑下,被撕得粉碎。
  翼伞训练,当从千米高空跳下时,主伞竟无法打开,千钧一发之际,他果断甩掉主伞,打开备份伞安全降落;潜水考核,尽管胸口发闷,呼吸困难,耳膜和鼻子几乎要爆炸,但他仍然不断做着加压动作,持续下潜到30多米深的海底;武装越野,身高只有1.69米的他,背着25公斤的装备持续跑完27公里;渡海登陆,他赤臂游泳1万米,10公里武装泅渡只需2个半小时;空中攻击,他能驾驶新型装备长时间超低空飞行执行任务;悬崖攀登,40米高的陡崖峭壁,他手脚并用第一个登上顶峰;丛林潜伏,他冒着高温酷暑,毒蛇从枪管上爬过也一动不动,创造了连续潜伏时间最长的纪录……
  2009年初,“猎人学校”迎来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考核:孤岛生存。出发前,一场大风突袭而来,但何祥美还是坚持按计划出海。就在3天考核任务结束准备撤离当晚,海上风力骤然增到10级。
  强行撤离已不可能。向上级请示后,何祥美和战友决定留下,挑战生存极限!没想到,这一留,又是4天4夜!
  台风把他们困锁在一片巴掌大的孤岛上。每人仅有的3两米1两盐早已用尽。脏兮兮的老鼠、活生生的蚂蚁、毛茸茸的海蟑螂、血淋淋的蛇肉……何祥美眼睛一闭就吞了下去。
  3天后,就在那条飘着紫荆花香的土路尽头,猎猎军旗下,何祥美的名字,被“猎人学校”永久地铭刻在一块红褐色的石碑上。
  与他的名字并列在一起的,是285名从这所特殊学校冲击出来的优秀士兵。
  突围
  当兵10年,艰苦的训练在何祥美身上留下了30多处伤疤,可是他却总是说,知识不足才是自己最大的硬伤。
  “必须突围!”何祥美报名参加全军自学考试,边训练边读书,3年时间学完了30多本大中专教材,通过了15门课程考试,拿到大专文凭。2004年,他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获一级证书。
  狙击手,是何祥美的主要专业。何祥美的兜里总是揣着一个手掌大的笔记本,每次射击后,他都会把训练数据、经验教训和体会感悟仔细记下来,一周分析一次,一月小结一次。10年来一共记了12本9万多字的训练笔记。
  狙击手要想百发百中,必须考虑风速的影响。一般的战士手里都有个“风速修正表”,但何祥美从来不带这张表:瞟一眼射击场的红旗飘动、树枝摇曳、水纹荡漾,就能准确设定瞄准的修正值。
  2006年8月,随着对目标靶的日渐熟悉,觉得“不过瘾”的何祥美设计出一种分成5个区域的方格靶,每个区域的靶心由原来的10厘米缩小成2厘米,训练中随机指定射击区域,在增加了训练难度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狙击手的射击水平。
  第二年9月,何祥美对照未来作战地理环境,研究革新了一套具备隐蔽伪装、防可见光侦测和透气散热等功能的狙击手伪装服。
  2009年5月,在一次反恐演练中,隐蔽在汽车底盘下和阳台缝隙等扁平空间时,何祥美发现狙击步枪的瞄准镜无法正常使用。回来后,他创造性地总结出“枪面偏转射击法”。
  知识型士兵,这不仅是何祥美的渴望,也是时代的呼唤――随着人民解放军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随着大批高新技术武器陆续装备部队,这支军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渴望并塑造着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士兵。
  坚守
  10年前的那一幕,何祥美至今不忘――
  他与300多名刚刚授衔的新兵一起,紧握右拳,面向军旗庄严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苦练杀敌本领,坚决完成任务,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背叛祖国,绝不叛离军队。也许,当年刚满18岁的何祥美并不完全理解这段誓词的全部内涵,但这并不妨碍一个士兵从此树立起自己最朴素的信仰和价值观:忠诚和使命!
  2001年冬天,2年服役期满,走与留的现实问题摆在何祥美面前:一位亲戚催他退伍回家一起经商;家里给他说了一门亲事,女方来信催他回家发家致富。
  此时,一项新的士官制度已经启幕,何祥美毅然决断:留在部队。
  经考核合格后,义务兵何祥美转为一级士官。2003年,何祥美走上班长岗位。
  渐渐地,何祥美出色的“三栖”本领和“绝杀”技能的名声,也传到军营之外,吸引了一些地方机构和企业老板的目光。他们纷纷以优厚的薪水和住房、汽车等待遇邀请他去工作。上海、广州、泉州等地的一些公安机关甚至许诺他可以转为公务员。
  “作为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当兵第5年复员前,连长说连队教学力量需要你,你不能退伍,我就留了下来。干到第8年的时候,当时部队需要狙击手教员,培养更多的人才,我又留了下来……”何祥美话语平实,平实之中透出的却是一名士兵的坚守。
  “只听说有赚钱上瘾的,还没听说过当兵当上瘾的。”一位遭到拒绝的老板直言不讳。
  2006年,上合组织峰会在上海举行,何祥美与另外几名狙击手奉命赴沪参加安保。下车伊始,作为1号狙击手的何祥美提出,要对执行任务的6支狙击步枪重新校验。
  为了保证绝对安全,上海警方此前已出台规定,“峰会”期间任何单位都不准射击。警方断然拒绝了何祥美的建议。
  “必须校枪!”何祥美坚持自己的理由:枪支在运输过程中在火车上来回晃荡,肯定会影响射击精度。经公安部批示,允许校枪。校验的结果令人吃惊――6支即将执行任务的狙击步枪,弹着点全部偏低。
  “作为狙击手,在战场上扣动扳机的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不能一枪毙敌,牺牲的就不仅仅是自己。”何祥美如是说。
  那一刻,他的目光,似乎在眺望着一个士兵心目中并不遥远的地方;那一刻,人们从这样的回答中,也仿佛领悟到一个士兵真正的价值!
  12月31日――2009年最后一天,下午3时,首都北京,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上,何祥美等20位年度新闻人物依次亮相……
  组委会评委用简洁的语言道出了授予何祥美年度新闻人物的理由:他最大的梦想是当一名好兵,为此他不惜用10年的青春和汗水去坚守。
  这种坚守,让他找到了更明确的准星;这种坚守,也让他赢得了一个士兵的至高荣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