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 报告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773

(2008年1月23日在政协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
  蒋以任  
各位委员:
  我受政协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的五年,全市人民在中共中央、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个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政协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2005年和2006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2007年中共十七大又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共上海市委也召开政协工作会议,并下发加强政协工作的文件。
  十届市政协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努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推进理论研究、工作创新和自身建设,为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学习,增进共识,巩固共同的思想基础
  重视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也是政协有效开展工作和发挥作用的迫切需要。五年来,十届市政协始终坚持把学习摆在首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习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举行各类学习活动310次,不断增进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共识。
  通过主席会议、中心组学习会和委员学习活动日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组织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组织《江泽民文选》读书班,学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树立和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努力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政协工作,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通过学习,委员们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之路,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最为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各界人士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认真学习政协章程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五年来,共举办了9期委员学习班,基本实现了每位委员轮训一次的目标,引导委员不断加深对人民政协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通过学习,委员们认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的论述,集中反映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特点,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作“科学发展观与国家发展战略”、“变革世界中的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物权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等报告,帮助委员知情明政,提升建言献策的高度和水平。
  设立知识讲座,帮助委员更新知识以更好地履行职责。举办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二十一世纪的科技”、“中国能源现状与对策”、“海洋经济与上海机遇”、“科学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上海移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等讲座。
  各专委会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把学习与履行职能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发挥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方面专家学者的优势,开展学习研讨,为上海建设学习型社会献计献策;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每半年举行一次本市经济形势分析会,组织委员认真学习经济政策,提出分析报告,评估本市经济运行的状况,预测经济发展趋势,提供市政府决策参考。
  为加强人民政协的理论研究,2003年成立了上海市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咨询组,组建了由委员和专家学者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先后开展“人民政协工作原则”、“新形势下有效坚持团结和民主主题的思考”、“特大型城市人民政协工作规律性研究”等30余项课题调研。2007年,又成立了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政治协商稳步推进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五年来,十届市政协始终坚持把落实好“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作为工作重点,开展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题议政会、委员专题座谈会、专门委员会等不同层面的协商,为全市工作提供具有广泛民主基础的智力支持。
  一年一次的政协全会是政协最高形式的政治协商,主要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进行协商。为更好地体现会议的协商议政功能,完善了会前市情通报制度,增加了预备会议并播放反映全年工作的专题片,开展界别活动、大会发言、现场咨询,讨论市政协年度工作要点及专题调研题目。在全会上,全体政协委员与市党政领导就全市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广泛的协商讨论,每次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常委会议每次围绕全市某个方面重要工作进行通报和协商。五年来,共召开常委会议39次,不断完善出席制度,提高了出席率和会议质量。每次会议邀请市委领导到会通报情况,并不断深化协商的形式,从通报逐步推进到常委与市领导进行互动交流。市领导先后就“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社会建设”、“平安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建设”、“对台和统战工作”、“推进民间组织的发展和党建工作”等问题直接听取常委的意见和建议。
  主席会议围绕全市重点工作进行专题性协商。五年来,共召开了88次主席会议,选择一些全市重点工作进行协商议政。比如,在听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汇报时,提出要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一关键,加快体制改革,在浦东率先建立服务型政府,率先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运行规则的管理体系;在讨论新农村建设时,提出要更好地保护自然村落的风貌,维护农村自然生态,促进环境友好型的城乡建设;在讨论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时,提出要引导企业走向市场,把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把产学研联盟作为提升自主创新的重要抓手。
  专题议政会围绕正在制定或即将出台的公共政策进行协商。每次议政会前,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每次议政会后,集中归纳委员意见和建议,以协商建议书形式正式报送。五年来,共召开了86次专题议政会,分别就“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城市交通排堵保畅工作”、“‘十一五’旧区改造”、“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就业”、“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养老金及其他收入分配政策”等进行协商讨论,重点对一些与市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协商。比如,本市水费和排水费价格调整、出租汽车运价油价联动机制、轨道交通票价调整方案等,都经过了多次协商,市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听取并积极采纳委员们的意见,修改了方案,使得方案更加完善,实施更加平稳。
  委员专题座谈会是紧贴社会、紧贴时代的小型协商会,主要围绕当前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经常性协商。基本上每周一次,每次10多位委员参加,共召开了153次,近2000人次的委员参加了座谈会。委员专题座谈会的重要特点是时效性强。比如,2003年“非典”疫情后,及时召开专题座谈会,提出要发挥社会各界作用,并宣传各界人士在抗击“非典”中的动人事迹;又如,人民币汇率改革后,及时组织讨论其对本市经济的影响和对策;再如,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后,及时召开工商联界别委员和非公经济人士座谈会,对政策的实施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建议;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委员们认为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对构建和谐社会非常重要,要正确把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防止把经济效益作为评估文化发展的唯一指标。五年来,委员们还围绕“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改善上海投资环境”、“加快本市服务业发展”、“加强本市环境监管和执法”、“做好外来人口子女教育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加强环保立法和执法”等专题,提出大量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各专门委员会还探索与对口职能部门进行协商。比如有的专委会与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定期互通情况制度;有的专委会积极参与一些地方性法规立法前的调研;有的专委会对一些正在起草修订的规章开展论证,举办了诸如“‘1966’城镇体系规划”、“循环经济白皮书”等专题讨论会。
  三、积极探索,拓展渠道,民主监督不断加强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政协组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监督,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协中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进行的互相监督。五年来,十届市政协坚持发挥政协民主监督的特点,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监督载体,以提案、视察等为主要形式进行监督。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一项全局性工作,也是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五年来,共提交提案5572件,为市委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掌握实情、制定政策和改进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创新了推进提案工作的做法,如主席和副主席分工促进办理重点提案、开发网上提案信息管理系统、实行新的以“采纳”和“解决”并重的提案办理结果分类标准等。在各承办单位的努力下,在已办复的提案中,72.7%的意见建议被采纳。比如,“停止使用‘沪0’车号牌”、“扩大医保卡定点药房范围”、“改善闵行大学园区公共交通”、“扶植廉价经典药”、“改进本市高速公路收费方式”等建议已在实施中产生良好效果;“新建上海历史博物馆”、“整合长途客运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保护长江口湿地”、“生物能源研究开发运用”、“促进创意产业发展”、“保护知识产权”、“提高银行业服务水平”、“在世博会中体现中国民间文化,尊重世界各国民族习俗”等建议,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开展视察是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一是开展经常性视察。每月组织二、三个与全市中心工作贴近的专题开展视察,使民主监督能够逐步经常化;开展随机抽查性视察,以更好地了解真实情况,增强实效性;每年年末开展集中视察,将其定位于评议全年工作,主要就全市重大决策、实事工程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视察。五年来,开展集中视察65次,经常性视察72次,参加委员近万人次,提出1100多条建议。比如,委员们对城乡结合部的部分河道及排污情况进行了随机视察,并取证了个别地段存在随意排污、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在临港产业区视察时,委员们提出要通过引进研发中心来带动产业区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又如,随机查看中心城区市容卫生,发现存在不少卫生死角,促进有关部门整改;察看居民小区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指出了存在的隐患;市政协区县政协联络指导组还组织居住在同一区的市政协委员,跨区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区养老制度”、“新农村建设”等进行视察,为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也加强了各区县之间的交流。
  二是组织专项视察。主要对政府一个职能部门多项工作依法行政情况进行视察,通过问卷调查、网上交流、调研座谈等形式,全面了解情况,认真开展民主监督。五年来,先后对市工商管理、食品安全监督、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和交通等五个部门开展了专项视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比如,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对食品安全卫生进行专项视察,促进了监控、标准和认证方面工作的改进。公共交通也是委员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视察中,委员们指出要突出公共交通的公益性特征,加大财政投入,理顺管理体系,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调动司售人员的积极性。每次专项视察结束后,市领导都专门听取意见,有位市领导深有感触地说,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政府发现那些自己很难发现的问题,对切实做好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三是开展专题工作视察。主要是选择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一个重要专题进行民主监督。2007年先后对“交通卡经营和管理”、“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资金使用情况”、“推进廉租房建设”、“节能降耗落实工作”、“郊区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等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和量大面广的公共资金项目等专题进行视察,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比如,市有关部门听取委员意见后,把交通卡押金由30元降低到20元,增加了退卡网点,并向全社会公布了公交卡押金的审计情况。委员们了解机动车额度拍卖资金使用情况后,提出拍卖资金应多用于公交优先的措施,以减少市民出行成本。
  政协委员受聘担任特邀监督员,参加日常性的监督工作,是多年来运用的一种民主监督形式。五年来,先后有196位市政协委员担任了34个部门或行业的特邀监督员,每年参加行风政风评议等专项检查。委员们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基层访民意、察民情,如实反映情况。比如有的委员利用休息日直接到受聘部门值勤,并以亲身感受提出意见;有的委员热情倾听群众的诉求,努力依法为民维权。2005年,还派出了24位政协委员担任市联席会议成员,参加化解动拆迁中突出矛盾的工作。
  四、发挥优势,精心调研,参政议政富有成效
  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也是党政领导机关经常听取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好工作的有效方式。五年来,十届市政协始终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手段,以促进科学发展为己任,精心选择课题,组织前瞻性、跟踪性和评估性等不同类型的调研共199项,形成常委会建议案23件、主席会议建议案43件,调研报告133份,举办研讨会和论坛38次,为党政部门决策提供了参考。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言,先后开展了“发展海洋经济”、“促进科技教育经济互动”、“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科技创新与区县经济发展的思路”、“产业梯度发展与自主创新路径选择”、“科技型小企业发展”以及“上规模民营企业状况”等调研,形成了一批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关于积极发展服务外包的建议案提出,要找准本市服务外包的重点发展方向,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利用海外资源开发海外市场,加大金融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力度。民革市委承担的“开发长江黄金水道”的调研,提出要利用这一契机强化上海服务全国功能,联合沿江地区,推进长江航运物流一体化发展,发展港口服务业和江海联运,发挥航运中心的辐射作用和综合服务功能。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连续四年开展有关资源节约的调研,提出创建循环经济指标和资源节约指标评价体系等建议,被市政府采纳并恢复和健全了万元GDP的能耗导向指标。2006年开展的关于能源形势的调研,对上海能源供应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应对政策作了深层次的分析,提出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保持能源多元供应格局,积极使用新能源的建议,建议案数据清晰、附件详实、方案具体,向市委常委会作了专题汇报。为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了“本市水系规划建设”的调研,提出要从长远和系统的角度,尽快编制以黄浦江为主体的上海水系综合规划,加快河网建设,增加水域面积,逐步理顺引排功能,带动水环境优化。关于“重大建设项目与人口布局协调发展”的建议案提出,要运用政策和市场调节手段,正确把握重大建设项目对人口、资源、交通和环境的影响,并要做好前瞻性的研究。
  为“十一五”规划的编制献计献策。2005年连续组织了13次专题座谈会讨论编制工作,整理出关于规划思路、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社会建设等九大类建议,为“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提供不少参考意见。其中,有关上海中心城区人口总量目标控制的意见,引起市领导的重视,并修改了中心城区人口控制指标。为推进崇明发展,先后开展了“崇明岛域总体规划”、“崇明发展研究”、“开发崇明生态旅游业和会展业”等调研,举行了“推进崇明发展”研讨会。委员们提出要紧紧抓住长江隧桥即将建成和世博会的有利时机,抓紧规划,形成合力,努力发展适合崇明生态岛定位的产业体系等建议。
  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服务全国方面,连续开展了“融入长三角,加快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世博会和长三角经济共同发展”、“发挥长三角港口群作用”等调研。委员们认为,上海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延伸服务半径,融入长三角和服务长江流域,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服务功能。2007年由市政协主要领导牵头,开展了“长三角地区经济联动发展”的系列调研,组成“推进长三角现代物流发展”、“促进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长三角太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等14个分课题组,仅用两个月的时间,由6个专委会、6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共同合作完成了调研任务,并举行了专题研讨会。习近平同志非常关心,亲自出席会议,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此次调研选题准确、解题认真、破题有成,是政协围绕全市中心任务进行参政议政的一个范例。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开展了“完善郊区规划布局与发展战略”、“提高郊区农民综合素质”、“新农村建设形态的模式探索”、“改善郊区投资软环境”、“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等调研。委员们提出要把握好科学性、协调性、和谐性和特色性,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形态模式;坚持以工哺农,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建立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律的考评指标体系;要探索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又适应农村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径,推进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建设。
  在文化发展和改革方面,分别开展了“落实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儿童文化事业”、“郊区乡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基层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等调研。其中,“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的调研,在对当前舞台艺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进一步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作氛围,切实解决创作人才匮乏的问题,强化舞台艺术原创能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等建议。民盟市委提出要通过加强城市遗产的传承保护、完善新建筑的规划建设、营造和谐的公共空间等措施,提升建筑文化品质,彰显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有关部门还根据委员们提出的开展市民礼仪教育的建议,举办了“百万家庭学礼仪”活动,并邀请委员担任宣讲员。市政协还成立了“京昆与地方戏曲室”,积极发挥政协文艺界人才汇集的优势,支持振兴传统戏曲艺术,保护中华文化瑰宝。
  在世博会筹办方面,开展“2010年世博会文化内涵”、“世博会规划范围”等调研,参与世博会规划的国际征集和深化方案的论证,并举办了“世博会与社会公众参与”、“世博会与音乐艺术发展”等研讨会。提出要保质保量地建设世博家园,高度重视节能节地节俭,超前考虑场馆的后续使用;要促进奥运会与世博会的互动,与塑造城市精神结合起来;要切实把世博会作为带动全市发展的契机,全市方方面面都要参与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要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精髓,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世界文化,在更新的理念上展示城市和谐发展的现实与未来等建议。
  在社会管理方面,开展了“加强社区平安建设”、“完善本市社区管理”、“完善新建住宅小区管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社区发展规律”、“社区禁毒工作现状与发展”、“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在沪港澳台侨人士居住社区情况”、“改善在沪外籍人士生活工作环境”、“应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上海两地婚姻状况”等调研。委员们提出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加强对来沪务工人员的技能教育;增加投入,改善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等建议。
  市政协的大量专题调研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俞正声同志担任市委书记不久,就听取政协工作汇报,并非常重视委员的意见建议,对有关民族宗教工作、体育事业发展等方面的调研报告作了重要批示。韩正同志连续四年出席市政协调研成果通报会,听取集中汇报,认为市政协提交的一大批有份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五、贴近实际,关注民生,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十届市政协在履行职能中坚持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热点、难点,努力促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市政协领导和委员坚持每周下基层调研,共进行了200次调研;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市民社情民意座谈会,每次邀请10多位市民参加,倾听基层群众的心声;坚持每月一次开展市政协领导、委员与市民的网上交流。同时,还邀请各界群众代表旁听市政协常委会议,组织“欢迎到政协做客”的参观和座谈活动。五年来,通过这些形式,不仅了解了许多实际情况,也促进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在某工人新村调研时,了解并反映了一些企业系统公房由于体制和经费等原因导致物业管理不到位等情况,在市、区共同努力下,促进了该系统公房的改造。在某学院调研时,了解到该院办学存在困难,经与市有关部门等协商,促成该学院生均经费和专项经费得到提高。
  在医疗卫生方面,委员们提出的“促进社区卫生中心改革”、“加强全科医生的培训”、“推动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的人才交流”等建议,已经产生了实际效果。针对农村医务人才流失现象,提出要重视培养有经验、与农民心贴心的乡村医生等建议,促成市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乡村医生纳入基本社会保障范围的意见。农工党市委提交的“关于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提案,提出要尽快完善地方法规,健全风险保障机制,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增强医鉴工作的公开透明和公信力等建议;致公党市委提交的“重视社区卫生机构在医疗救助中基础作用”的提案,提出要按照便民、利民、惠民的主旨,全面规划部署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加强各级医院之间在医疗资源上的统筹协调等建议。
  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展了“基础教育均衡化”、“中小学生‘减负’”等调研,多次赴本市各区县与教育界人士进行座谈,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提出了许多建议。比如,民进市委提出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完善有效的德育工作机制,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民建市委提出要依托产业与教育优势,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以上海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为依据,确定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关于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和投资三位一体联动改革的若干建议”,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专程到市政协听取意见。
  就业是民生之本。委员们围绕这一问题,深入到青年职业见习基地和职业介绍所了解劳动就业情况,提出要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鼓励企业多办见习基地,支持青年人自主创业。举办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关注民生―――劳动就业专题”等论坛,委员们针对一些影响劳动就业的新情况,提出要调整和改进就业政策,使之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并发展既有较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又有较多就业岗位的制造业。
  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住房问题,先后组织开展“房地产发展趋势和对策”、“本市保障性住房租赁现状研究”和“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等调研,并与九三学社市委共同举办了“培育发展租赁房市场”、“上海房地产发展”等研讨会,提出要建立多层次、多类型住房保障制度,扩大廉租房覆盖面和保障性住房租赁,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等建议,也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委员们提出的关于“提高本市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中小学生和婴幼儿医疗补助纳入医保统筹”、“建立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机制”等建议,在市政府出台的政策中得到采纳和体现。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提出的培育基层慈善公益组织,支持建立社区互助救济基金的建议,推动了有关区县设立社区市民综合帮扶专项资金和“夕阳红”帮困资金等救助基金。还对“本市养老事业发展”、“城镇‘低保’制度”、“来沪务工人员权益保障”、“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进行了调研。
  五年来,还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拓宽收集社情民意的渠道和范围,建立健全信息员队伍。共编辑报送《社情民意》495期、《社情民意(专报)》124期和《建言》84期,中央和市领导在上面批示超过180人次。通过反映社情民意渠道,推动了一些问题的解决。如,根据委员们反映的眼科诊疗市场存在无证经营和损害病人健康的情况,市领导相继作出批示,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执法检查。“民办残疾人教育机构生存和发展存在困难”、“标准化菜场不宜‘一刀切’”、“多渠道兴建农民工之家”、“本市住宅物业服务分等级收费管理”、“‘红色之旅’要注意勤俭节约”等社情民意中反映的问题,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
  六、发扬民主,增进团结,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政协是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又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五年来,十届市政协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开展工作。
  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在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活动中发挥着骨干作用,他们聚集了许多专家学者,专业性强,体现了政协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尊重和保障他们在政协中的各项民主权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营造和谐有序的合作氛围。与民主党派有关负责人一起参加重点提案跟踪,共同组织重大活动、周末联谊活动等。坚持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协领导走访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探望民主党派的老一代代表人士;配合统战部门召开恳谈会,做好有关换届和政治交接工作。每年由各党派、工商联单独承担的调研占全部调研的四分之一以上;每年评选的优秀提案中,各民主党派和党派成员所提提案占60%以上。
  关心民族界和宗教界人士的工作和生活。促进宗教教职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和宗教代理经租房大修基金匮乏问题的解决,推动清真“三食”网点规划布局的落实。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举办“民族、宗教工作与和谐社会”、“民族、宗教与2010年世博会”专题研讨会,开展“本市宗教服务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课题调研,探讨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关心少数民族在沪就学情况,帮助解决民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建立了在沪少数民族困难大学生资助制度,积极推行“阳光育人”活动。
  切实做好团结新的社会阶层的工作。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积极引导的方针,适应新时期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吸纳年纪较轻、知识层次较高的社会新阶层代表人士参加有关活动,专门举办非公经济人士座谈会,为他们有序政治参与搭建平台。他们中不少人热心资助贫困对象,并帮助其落实创业计划,自觉履行了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
  发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聪明才智,贡献祖国。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积极发挥港澳委员的作用,定期向港澳委员通报上海经济社会建设情况;每年组织港澳委员回内地考察;2006年专门在深圳举办由港澳委员参加的沪港现代服务业发展研讨会,2007年又以港澳委员为主体,开展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调研。积极发挥台胞联络组的作用,加强与在沪台商的联系,与台盟市委等部门共同促进了台资企业税收、电力供应、台胞就医和子女入学等问题的解决。关注以归国留学人员为主体的新侨,邀请他们中的代表出席政协活动。关心侨商会的建立和发展,鼓励侨商为促进上海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组织跨国公司驻沪机构的华侨华人代表座谈会。
  认真做好文史资料工作。围绕上海发展进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了民主党派文史资料专辑,反映区县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文史资料以及《上海文化名人画传》等史料,发挥了文史资料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
  积极开展对外友好活动,创立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不断拓展政协对外交流的渠道和领域。先后与多个国家地方议会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接待来自50多个国家的议会领导人、外国友好人士。承办了“经社理事会及类似组织国际协会管委会上海会议”、主办了“中国国际金融论坛”。2005年,首次举办政协工作情况通报会,向驻沪总领馆官员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政协依章履职情况,至今已连续举办三次,取得了很好的对外宣传效果。同时,还在国外举办宣传上海发展的“上海360°图片展”。
  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系列活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每年举办各界人士新年音乐会、元宵联欢会、中秋联欢会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团结爱国精神,增进与各族各界人士的友谊。
  发挥政协汇集科技、教育、经济等大批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特点,2003年成立“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通过每周科技与投资沙龙、联盟计划―难题招标活动和设立展示厅、专业网站、专家库等载体,已为1000多家单位提供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近200项科技成果的转化。科促会这一创新形式得到了贾庆林同志的充分肯定。继续发挥历届市政协委员的积极作用,重视和支持政协之友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关心华夏文化经济促进会的工作,发挥民间经济文化合作交流的积极作用。
  七、适应形势,提高素质,自身建设切实加强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是政协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五年来,十届市政协积极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修订完善了50多项工作规则,努力把开拓创新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政协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
  重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密切与委员的联系,建立和完善了联系委员制度,定期走访委员和委员单位。举行常委恳谈会,市政协领导经常与常委坦诚交流。健全委员管理制度,开发会议电子实时签到系统。举办戏剧、歌咏、摄影、书法、舞蹈、太极拳等联谊沙龙活动,创建“委员之家”。议事中心工程、常委会议厅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委员履职条件不断改善。五年来,广大委员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比如,章继浩委员几年来提出提案60多份,在病危之际还在为维护群众权益着想,被老百姓誉为“民声委员”;有的委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年参加政协活动达到80多次;有的委员来回奔波,了解情况,调解矛盾,为民为权;有的委员在参加地铁调价的协商会前,特意在高峰时期多次乘坐地铁,以亲身感受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港澳地区的委员不顾路途遥远,积极参加各种会议,五年来提交的提案共达近200件,增加了9倍多。许多委员还深入社区和农村访贫问苦,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积极向慈善机构捐赠钱款,获得市政协“爱心奖”;有的委员仅个人在祖国各地捐建的希望小学就达10多所,被授予上海市“慈善之星”,等等。回顾十届市政协走过的历程,履行职能收获的每一项成果,都来源于广大委员对政协工作的热情,来源于广大委员对推动上海又好又快发展的激情,来源于广大委员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显著特色。制定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见,明确界别活动召集人及其工作职责。以界别学习会、界别联谊活动等为载体,不断强化委员的界别意识。比如,新闻出版界委员发起倡议,动员各出版社向困难家庭学生捐赠书籍近万册。医卫界委员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送医下基层,努力为群众办实事。无党派、台联、侨联、少数民族和宗教界等界别相继召开界别座谈会,突出界别的群体参政作用。一些同一界别委员还围绕有关专题撰写集体提案,比如,体育界提交的“大力开发上海体育旅游资源”、农业界提交的“构建上海新农村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等提案,反映了界别的共性要求和专业特色。
  重视发挥专委会的支柱作用。专委会工作呈现深入扎实、活跃生动的局面。比如,为了提高调研的科学性,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在开展“卫生系统学科人才培养”课题调研时,发出调查问卷近万份,反馈率达96%;为了解乡村医生的现状,还对1130多名乡村医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员会探索政协工作进社区的新方式,先后举行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科普主题展、“我与节约同行”等主题活动,首次在浦东新区举行了“节约进社区”市民论坛,提高市民的节能意识,营造浓郁的节能氛围。
  重视政协宣传工作。从2005年到2006年,市政协主要领导到各区县以及市委党校、上海图书馆等作了22场报告,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基本政治制度。首次组织人民政协知识网上竞赛。认真办好《联合时报》、《浦江纵横》,扩充版面,丰富栏目,在全市社区设置了《政协之窗》宣传栏。同时,在全市主要媒体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提高政协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主动争取全国政协的指导,扩大与各地政协组织的联系交往。重视对区县政协的联系指导,定期召开区县政协主席学习交流会,编辑《区县政协信息》,推动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履行职能的工作水平,增强全市政协组织履行职能的整体合力。
  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倡导“内刚外柔、求实创新”的机关精神,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的培养和交流,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五年来,市政协常委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这是在中共上海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大、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共同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更凝结着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心血,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十届市政协常委会,向所有支持和关心政协工作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差距和不足,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民主监督的机制还需要逐步完善,参政议政的实效性还需要不断提高,界别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等。相信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在今后政协工作中能得到不断改进。
  各位委员,回顾十届市政协走过的五年,我们深深感到,这是同舟共济、团结奋进的五年,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五年,更是广大委员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五年。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坚持党的领导,使政协工作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握准确工作定位。五年来,坚持与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在思想政治上保持一致,加强理论学习,无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还是参政议政,都以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目标。重要问题及时向市委请示和向市政府通报;切实发挥好党组在政协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委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委员和各界人士学习、宣传和落实市委的决策,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努力、各界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使政协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体现特色。五年来,发挥“人才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坚持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为科学发展服务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中认清大局,从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中理解大局,从市委的中心任务中把握大局,以科学客观的建议服务大局,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协商监督与支持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三、实行广泛的团结和民主,充分发挥界别和委员的作用,使政协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五年来,坚持在团结的基础上实行广泛的民主,在发扬民主中增进团结和谐,加强与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各界人士的团结,不断增强政协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委员的自身潜力和内在动力,鼓励委员自觉扩大与其代表的界别群众的联系面,努力营造畅所欲言、生动活泼的政治氛围,努力创造和衷共济、和谐共融的社会环境,努力搭建发挥委员聪明才智、自身潜力和专业特色的平台。
  四、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政协与和谐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五年来,坚持把履行职能与关注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政协工作的着力点,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切身感受他们的温饱冷暖,及时反映他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现实困难。既关注大多数人的共性问题,也关注少数人一时一地的群体问题和特殊的个性问题。严谨科学客观地分析群众的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五、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持积极主动、求实创新,促进政协工作的新发展。五年来,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以中央有关文件与政协章程为指导和依据,依章履职,积极主动,以自己的行动体现政协的特色,用实际效果树立政协形象,以有为赢得有位。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前进,不断推动思想理念、工作方法、活动方式的创新,使创新贯穿于履行职能的各项活动中。不断寻找创新点,探索新载体,拓展新空间,取得新成效。
  各位委员,中共十七大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市第九次党代会和九届二次、三次全会作出了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部署。辉煌的前程为人民政协事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切实巩固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把力量凝聚到中共十七大和市第九次党代会所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推动科学发展贯穿于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广献发展之策。
  ―――我们要坚持团结民主的主题,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团结各界凝聚人心的作用,努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团结和谐。
  ―――我们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切实发扬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优势,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不断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切实提高参政议政的实效。
  ―――我们要努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发挥人民政协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关注民生,及时反映群众愿望和诉求。
  各位委员,上海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相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第十一届市政协一定能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为人民政协事业的新发展,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谱写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