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在得失之间 ――中国入世十年的上海视角�v上�w
机遇中抓住“黄金十年”
十年前的今天,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员。入世十周年之际,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入世承诺全部履行完毕。
十年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6倍,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中国已成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盟、巴西、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和印度的第三大出口市场。
在世界分享“中国机遇”的同时,“中国制造”也紧紧抓住这“黄金十年”,加快走向全球货架。十年来,近千种“中国制造”市场份额升至全球第一。在全球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中国制造”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客观上提高了贸易伙伴的实际购买力。十年来,美国消费者因“中国制造”节省开支6000多亿美元。
复旦大学教授任远指出,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制度化地内嵌于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事件,中国从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开放中明晰“上海角色”
如果说十年前人们看待入世还怀着“狼来了”的忧虑,那么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同,入世首个十年,更像是中国产业融入世界市场的一场历练。
上海,首当其冲。
当沃尔玛货架上70%的商品产地都标注上“中国”字样时,“上海制造”的身影却越来越难觅;当中国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外商来华投资迅猛增加,上海已不再是外资眼中的“情有独钟”。
复旦大学教授华民说:入世这十年,是上海“失去的十年”,也是“赢取的十年”——有主动的放弃,更有积极的赢取。
放弃的是生产制造的同质竞争,赢取的是产业能级的今非昔比。服装、鞋帽、轮胎……入世后,上海主动从劳动密集型外贸代工的“盛筵”上离席,在全球产业分工新格局中找寻新的坐标。入世十年,上海工业利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在上海制造业中占比超过20%。当振华港机的桥梁钢结构高高吊装于美国旧金山地标的新海湾大桥,当ARJ21支线飞机签下国际订单,当上海汽车自主创新成果渐丰,上海先进制造业步入高端国际市场的底气也更为充足。
放弃的是利用外资的数量比拼,赢取的是内涵更足的全球资本。入世后,国内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实现跨越式发展,上海则随着商务成本的提高和土地空间的限制,主动挥别部分外资生产项目。而地区总部、研发设计、运营结算和管理服务等“头脑型”外商投资项目,渐成集聚之势,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体量越来越大,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拉动上海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全球信息技术制造巨头惠普公司决定将信息产品集团中国地区总部落子上海;世界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宣布在沪设立沃尔玛电子商务中国区总部……截至今年9月底,外商累计在沪设立投资性公司23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47家、研发中心332家,均居中国内地省市之首。
得失之间,上海连接内外两个市场的枢纽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桥头堡,上海担当起把全球与中国内地产业链结合起来的重要枢纽作用;长三角制造加工业崛起,上海也成为国内最活跃的转口贸易、货物航运和金融结算的口岸。
得失之间,上海的选择折射出开放背景下日渐清晰的自信和坚定。
珍视于收获“全球视野”
2006年,中国入世后第五年,上海GDP逾万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金融要素市场日趋完善,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国际基础设施融资交易中心纷纷成立,股指期货、人民币外汇期权、超短期融资券等陆续推出。上海港口岸环境不断优化,通关效率持续提高。去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超过新加坡列全球第一,今年有望继续保持第一并创历史新高。
国际贸易功能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上海关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22.5%,服务贸易总额已占全国近三分之一份额。
随着“四个中心”建设不断推进,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的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当海外资本熙熙攘攘涌入日益开放的中国,上海企业“走出去”步伐也迈得更为坚实。锦江国际集团入主北美最大第三方酒店管理集团州际集团,上海建工承建越来越多海外公路和码头项目,上海水产集团收购斐济金洋渔业公司股份扩围远洋捕捞……上海正尝试在全球更广阔范围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
品牌出海,资本出海,上海不断向世界输出代表中国形象的“上海品牌”。这,也是入世十年的收获。
有形与无形间的收获,不断充实着上海的软实力——
行政效率、行政透明度不断提高,政府服务继续改善。不断清理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的行政管理措施,建立网上行政审批管理和服务机制。2009年以来,上海共清理126项行政收费项目,为企业减负200多亿元。目前,上海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不到4%,其中地方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
创业、人才发展等综合环境显著改善。市政府设立百亿元专项资金,引导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张江核心园内人才总量已达13万人,其中留学回国人才1万多人。
城市整体环境质量大幅提高。2000年起滚动实施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超过2500亿元。
2011年金秋,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企业家市长咨询会议如约举行,会议成员由最初7个国家12名,增至目前16个国家50名,在越来越多国际企业领袖眼中,上海已是全球不可忽视的中心城市。上海问策、世界作答,越来越大的圆桌上,汇聚了更多的世界智慧。
入世十年,相比于赚取真金白银,上海更珍视于这种全球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