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去年世博会时,来自哥伦比亚的阿杜洛是阿联酋馆的一名志愿者;如今,这棵“洋白菜”借助长宁区“虹桥志愿服务网”,如愿找到新的志愿服务岗位——到长宁图书馆8楼“中国之窗”,参与德语、法语、西班牙等语种书籍的甄别、翻译。自去年11月虹桥志愿服务网正式运行以来,截至11月底,长宁区志愿者已从世博会前统计的2.7万人增至目前平台注册的73747人。
“形形色色的需求与各种各样的能力资源,在网上相遇、对接。”共青团长宁区委负责人说,虹桥志愿服务网以需求为导向生成志愿服务项目,形成“上报—审核—管理—反馈监督”的运作模式,改变了以往志愿服务自上而下的组织动员方式。参与志愿服务群体进一步向在职人员拓展,改变了以往志愿者中以在校生和离退休人员为主的情况。
虹桥志愿服务网提供环保服务、心理辅导、家庭服务等10大类36个小类志愿服务类别。在网络这个共同的平台上,各类志愿服务资源有效整合,项目与各方多元需求紧密衔接,服务对象、志愿者、组织方和管理方四类主体各有所为、各有所获。
从小随父母来上海的小学2年级男生小祺,爸爸2年前去世,妈妈一天打两份工,小祺大部分时间都独自窝在小屋里。长宁区志愿者协会在虹桥志愿服务网上发出招募后,当天就有来自金融学院的18名大学生响应。大家利用周末轮流辅导功课,带小祺去博物馆,陪他打游戏、聊天。昔日紧锁眉头的小祺,重又绽开笑脸。
公园免费开放后,长宁区公园绿化公司设计出相应的志愿者服务项目。通过虹桥志愿服务网的对接,如今,一群志愿者活跃在中山公园、天山公园,水霞公园等六家公园和延虹绿地等4处绿地。
为引导就医秩序,同仁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心医院等尝试在虹桥志愿服务网招募专业志愿者。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系博士班学生徐灵涵毫不犹豫报了名,“这个岗位既满足了我服务他人的愿望,又很符合自己的专业特色”。
目前,长宁区内不少街道已实现志愿服务全覆盖。在路口,有文明导航志愿者维持秩序;乘坐地铁,轨道交通志愿者向你微笑示意;踏入社区,许多居民正参与清洁家园、安保志愿行动;走入空巢老人家,服务队送菜洗衣、提供服务;走进医院,“啄木鸟”志愿者正为病人导医答疑……
为让志愿者获得相应评价和激励,虹桥志愿服务网自动为注册志愿者提供电子证书,明确其志愿者身份。“志愿服务时间储蓄银行个人账户”,能为志愿者作出服务时间和质量评价,提供一到五星的级别认证。五星级志愿者董建华,在社区担任多项志愿服务,储蓄了120个小时的服务时间。8月初,董建华因病住院后,享受到一项特别待遇:医院的志愿者下班后总要到他的床边询问病情,嘘寒问暖。同室病友很羡慕:“46床最闹猛,探望的人特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