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足发条”只为旅客早日返乡――记上海铁路局职工奋战大雪
在铁路职工努力下,旅客们踏上返乡之路
列车停在半路,情绪失控的旅客拳砸列车长,列车长怎么办?
晚点多时,列车上食品告急,“干粮”供应不足,只能给旅客上菜泡饭,但乘务员连菜泡饭都吃不上。
滞留铁路上海站的2万名安徽农民工,如何在两天内返回老家?
……
这一桩桩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让我们看到了铁路职工的能拼肯干、任劳任怨,他们做到了自己能够做的“最好”。上海铁路局管内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各大站及尚在“征途”的列车上,每天都在发生着感人至深的故事。
客运员:7天没回家
由于南方的铁路干线还没有完全畅通,所以铁路上海南站这些天滞留了大批旅客,到昨天傍晚,依然有大约5000名旅客滞留南站。
这里客运车间一共200多名客运员,从1月26日上海下大雪以来,始终没有回过家的大有人在。昨天,客运员王鹿珊领着记者采访旅客时,无意间说到:“我已经7天没有回过家,没有洗过澡,没有换过衣服。”大雪降临后,客运员们在南站为旅客解答疑问,维持秩序,从早上6时半一直要忙到第二天凌晨2时。现在旅客滞留时间更长了,客运员们睡觉的时间又少了2个小时。
“大家都这么坚持着吧,我们客运车间的主任叶萌,每天说的话数她最多,她也在旅客中间服务,现在嗓子早哑了,但只要有旅客问她列车信息,她还是凑近旅客的耳朵‘喊’,车站里杂音太响,她不喊,旅客听不到。”王鹿珊说。
客运员的正餐是盒饭,但到了晚上,肚子饿了,和旅客一样吃方便面。睡觉呢,站里没有那么多休息室,大家在办公桌甚至茶几上蜷缩着打个盹,有的只能坐在椅子上睡觉,“被子都不够,盖上大衣对付着”。
除了客运员,200多名武警战士也一直在车站维持秩序。
列车长:挨打不还手
1月25日,汉口开往上海的K13次列车15号车厢,从鄂州站上来25名年轻人,他们到达上海南站后将搭乘1月27日上午9时的飞机,前往日本东京。
当列车运行至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的向塘站时,风雪造成电力线路不通,列车突然停下。三四个小时后,这25名年轻人派代表找到了列车长朱慧敏:“我们赶飞机,你得告诉我们到上海南站的确切时间!”
朱慧敏向上级部门汇报、请示后,无奈地说:“铁路线上电力发生故障,有关部门已抓紧时间抢修,但实在没办法确定列车运行时刻,请大家理解。”旅客悻悻而归。
1月26日凌晨5时,25名年轻人集体来到了餐车,将朱慧敏与另一位列车长钱嗣光团团围住,当听说还要继续等候时,有人情绪失控了,拳头纷纷砸向两位列车长。
“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这是铁道部“铁的纪律”。两位列车长挨了打,依然反复解释。但部分旅客依然叫嚷着:“砸车门玻璃!我们下车自己想办法。”外面大雪纷飞,这25名旅客即便下车,也没办法去上海,更何况车门玻璃破了后,其他旅客也要遭殃。
眼看25名旅客举起物件要砸玻璃,两位列车长带领全体乘务员死守车门,有乘务员大声喝道:“为了你们,也为了其他大多数旅客,今天你们就是砸开我的脑袋,也别想砸破玻璃!”这群旅客才罢手。
当天晚上7时08分,列车晚点11小时30分后,终于到达铁路上海南站。那25名旅客赶得上第二天上午的飞机了。站台上,25名旅客不忍离开,一些女孩哭了,他们要为自己的过激行为道歉。朱慧敏摇摇手,嗓子已经哑了:“快去找宾馆吧,我们接下来还有任务!”
乘务员:让出菜泡饭
1月27日凌晨2时40分,K528次列车经广深、京九、沪昆线绕道返行。列车一路开开停停,进广东境内龙川站前,餐料已基本用完。
乘务员陈俊想起自己在龙川有一个老同学,立即打电话给同学,对方帮忙代购了一些餐料,危机暂时得到了缓解。
但车上有1000多名旅客,同学送来的东西只够吃一顿多的。列车长当即决定,“不能吃干的,就喝稀的,做菜泡饭!”菜泡饭做好,先端到老人、儿童手上,然后是其他旅客,而乘务员却轮不到了,只能饿着。旅客看到此情此景,有人开始掉泪。
好在28日晚上7时20分,列车终于到了鹰潭站,补足了餐料,列车也恢复了正常运行,于29日上午8时30分到达南京站,返程用时近54个小时。
一路风雪,一路辛劳。正是乘务员和旅客守望相助,齐心协力,才度过了各种困难。很多旅客在南京站下车后,都在寻找乘务员合影:“这辈子都忘不了这次旅行。”
指挥中心:加班挤运能
自1月25日凌晨始,上海至安徽方向的多趟旅客列车晚点,截至1月29日,近2万名安徽农民工滞留铁路上海站。
1月29日上午10时10分,坐镇上海铁路局现场指挥春运的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在紧急疏运会议上拍板:从1月29日中午12时起,从铁路上海站紧急加开3趟前往安徽蚌埠的直达专列,并请安徽省政府给予支持,实施“铁公联运”,将到达蚌埠站的农民工运送到附近的合肥、阜阳等地。
时下上海铁路局客车均在线上超负荷运行,如何见缝插针“挤”出运能?而且离第一趟临客开出只有短短的2个小时。上海铁路局春运应急指挥中心决定利用当天从宿州、阜阳、拉萨到达的3趟车底。原本这些车底要“休息”数小时后返回,那就利用这点“休息时间”,让列车加个班,加开直达安徽蚌埠的A962、A964、A966次3趟专列。
A962次列车发车时间定为1月29日中午12时33分。而就在当天凌晨,这趟列车刚从拉萨抵达上海,6天6夜的行程让车上的乘务员体力透支严重,“看到地板就想躺下”,快退休的列车长周惠琴说。
顾不上加班的疲惫,周惠琴带领车班所有人员第一时间上车,做好保洁等前期工作,后勤保障部门则上足燃料、食品,车辆的安全“体检”也由业务部门火速完成。
这一天,共有6700多名安徽民工平安返乡。1月30日上海铁路局继续加开A968、A970、A972次3趟直达列车,上海站前往蚌埠方向的滞留旅客基本输送完毕。
抢修员:“手术”抢时间
安徽阜阳地区有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为了保证京九线阜阳段畅通,阜阳机务段的230名干部职工从1月11日下第一场雪开始就没有回家,坚守一线铲雪抢修。
1月27日上午7时45分,虽然温度低至零下8℃,但为了“诊治”即将进库的ND50254机车动力组,第二包修队工长王亚辉和另外5名职工早早走进了班组,等待“病人”进库。因为要抢送旅客,今年的特殊情况,决定了修机车速度要快。
8时20分,连杆损伤的机车进了库。早就拿好工具的抢修人员立即登上机车,准备实施“心脏手术”。
刚停机的机车内温度高达50℃左右,柴油机表面还微微有些烫手。十来分钟,双手不停的几位小伙子的额头上就沁出了汗珠。戴小螺母、穿紧固铁丝……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还有半小时,不加把劲,就要误点了!”“老柴油机”张作彦紧张地组装着配件。9时40分,小管将最后一个凸轮轴检查孔螺帽拧紧后,喊来乘务员启动机器。只听轰隆隆一阵响后,柴油机转动起来,“手术”宣告成功。
9时45分,看着驶出库房的机车,王亚辉对着大伙开起了玩笑:“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很忙,都很累,这台机车也累了,它想偷懒了,但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