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南汇新凤蜜露桃业合作社带头人陈志刚近日特别高兴:以往,他与别的企业商议合作时,人家甚至搞不懂合作社为何物;但去年底,他们不仅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为“合作社”法人,最近还被市合同信用促进会认定为“信用等级AA级企业”,成为本市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民合作社。
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农民合作社成为“信用等级AA级企业”,标志着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地位得到了明显提升和认可。据统计,到去年底,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了705家,同比增加了38%,带动农户近14万户;去年一年,本市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销售额达到453亿元。可以说,沪郊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正从量变走向质变,今后将主要在拓展农产品市场上寻求作为。
陈志刚告诉记者,小小合作社能获得AA级信用等级,主要因为他们在市场上的表现。去年,合作社帮助农民销售桃子达600多吨,社员每亩收入达到1万多元,去年总销量更增加到了800吨,在南汇合作社中首屈一指。对于所有签约的入社农户,合作社给予高于市场每公斤1元左右的价格进行统一收购,使每户社员平均增收4000多元。对于麦德龙、家乐福等市场合作方,合作社也确保做到“当天收购、当天出货”,运输车总是从清晨奔忙到半夜12点。此外,为了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合作社在品质上也不断提高追求,今年合作社的300亩基地还在全市率先通过了有机认证。农业专家指出,“新凤”合作社成功的关键,在于和社员、商家、消费者都建立了诚信关系,也为市郊其他合作社顺利闯市场指引了方向。
其实,市郊合作社大多已开始积极谋求市场地位。今年夏天,奉贤25家合作社联手进城,与光明食品集团以及五角场商圈合作,举办了虾业、蔬菜、黄桃等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此外,南汇、崇明等区县的合作社也大举进入市区,或是组团建立集中的展销平台,或是推出拥有四季特色产品的连锁专卖店,在一定程度上打响了合作社品牌,带动了各区县农产品的销售。专家指出,郊区的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市区的大型商圈和连锁商业网络“直接挂钩”,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城”提供了集中的商业展销资源,也是合作社进入市场需要突破的重要一环。
有了合作社,外来农民也不再只顾埋头搞生产了。300多户来自安徽宣城的农民去年在南汇领到了一张合作社执照,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后沪郊第一家完全由外来农民组成的合作社。合作社带头人介绍,今后,合作社的优质蔬菜将实行包装销售,打自己的品牌进入超市、大卖场,以提高蔬菜的附加值。据悉,青浦、奉贤等地目前也出现了由外来农民组成的农民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