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立安全、快捷、舒适、便利、经济的公交环境
两会期间,公交问题成为场内的代表、委员,和场外的百姓普遍关注的热点。场内场外合声呼吁降低公交成本、合理公交布局。代表委员们认为,公交优先,就是老百姓优先。只有建立安全、快捷、舒适、便利、经济的公交环境,才能让百姓成为公交优先的“拥趸”。
【百姓呼声】
出行成本能不能再降一些
普陀区长征镇居民陆文英:优惠换乘确实惠及老百姓,但时间太仓促,有时候坐一趟车很可能堵在路上,就会超过90分钟,赶不上换乘优惠。有时想下车时再刷卡,又怕售票员误会是逃票。希望有关部门能延长优惠换乘时间。
南汇区海事大学学生小吴:从学校到龙阳路地铁站平均出行成本需要17元,回一趟位于市区的家,就要将近40元,对一个学生来说负担不小。而且郊区车次少,间隔时间长,出行不方便。希望能降低郊区市民的出行成本。
闵行嘉旺苑小区居民王可珈:从小区外出搭乘公交车非常不便,只好花5元钱乘“摩的”
去公交站点,但摩托车横冲直撞,又令人不放心。希望新建小区尽快完善公交配套设施。
【代表委员建议】
要让老百姓感到公交实惠
厉明代表等认为,以前排堵保畅是治标的做法,提倡公交优先才是治本。实现公交优先要先提升公交魅力。大容量、安全、快捷、舒适、便利、经济的公交环境,能将有车族和上班族都吸引过来。轨道交通是解决拥堵最有效的方法,建议加强宣传正面引导,要让市民优先选择公交出行。
提升公交魅力,就要让老百姓感到经济、实惠。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实行公交“普惠”,让市民出行成本普遍降低。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将推出专用卡,将有助于改善老人免费乘车引起的一些问题。於世成代表提出降低郊区市民的出行成本,统一计价方法,让郊区市民得到实惠。马卫星代表提出,让市民不受90分钟限制,笃定享受优惠,也让一些不用换乘的市民享受优惠。
提升公交的魅力,还应提高服务水平。一些代表委员提出,要提高服务质量和品质,就要创造更多像49路、20路这样的品牌路线。
公交主要功能改为短途接驳。代表委员提出要把公交优先落到实处,固然需要降低出行成本、提高服务,但更重要的是调整好城市的发展思路和交通规划,否则再好的理念也是一句空话。许多代表委员认为,“公交优先”应体现在规划优先、路权优先等方面。
要有合理的公交布局。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完善地面公交与轨交的衔接,公交应退出长途运营,改主要功能为短途接驳。公交车退出后可承担小区班车、超市班车等功能。如莘庄地区的小区班车集中停放,不必要每个小区都要有班车,方便居民又节约资源。目前公交市场存在无序竞争,只能造成资源浪费,建议实行区域化经营。致公党上海市委的一份提案提出了减少私车出行,疏减交通压力的建议,并提出,建立外环停车换乘系统,使用电子行驶证,给换乘者赋予公共交通快捷通道“准入权”。
陈祥云等代表认为,要保证公交快速,就要公交路权优先。这并不意味着给公交公司优先,给公交车驾驶员开“霸王车”的特权,让他们随意变道、停车。路权优先,就要让公交专用道提高通行效率,提高速度。
私车牌照拍卖费补贴公交。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公交优先要得到财政优先扶持,公交企业要体现公益在前、效益在后。他们设想,可以把私车牌照拍卖费补贴公交,一些地铁站过度装潢的费用,也可用于更新公交车辆、改善公交装置等。国有资本应成为公交企业的主体,应该实行国有控股,多元经营,这样才能体现公益性质。建议公交设施投资一体化,政府成立车辆租赁公司,统一采购,降低公交企业成本。
【政府反馈】
今年将推公交优先新举措
上海城市交通管理局局长李文辉表示,今年本市将推出一系列“公交优先”新举措:
努力降低市民出行成本。适当延长优惠换乘时间,在完善内环线内409条公交路线换乘优惠的基础上,制订扩大到包括郊区公交线在内的全市所有公交路线实施换乘优惠的政策。推出70岁以上乘车优惠专用卡,向老人免费发放并送卡上门,既方便老年人乘车,又有利于通过专用卡计次落实政府对公交企业的补贴。统一城乡票价结构,将在完善相应配套政策、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并进一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实施推出,降低郊区或中心城区外围居民的出行成本。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新辟、调整公交路线200条,完善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配套,方便新建小区和郊区农民出行。进一步落实国Ⅱ标准以下低标准排放车辆提前更新的政府补贴政策,结合公交行业特点,抓紧研究提出本市新能源公交车辆应用的意见。
加大政府投入。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拟将公交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收入聚焦于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实施和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对公交企业承担的社会福利性服务和政府指令性任务,如扩大换乘优惠、老人免费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予以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