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顾明强、王引凤和王凤娟在大会现场。
“这场雪冻死农作物的害虫,但同时也考验我伲农民的生产技能……”1月26日中午,王凤娟、王引凤和顾明强3位农民人大代表结伴而行,雪花落了他们一头满肩。人在会场的农民代表,心里还牵挂着田头,话题始终离不开农民增收。
打响农产品品牌
61岁的王凤娟是南汇区的“种桃大王”,申凤桃业合作社“当家的”。多年前,王凤娟担任科技攻关小组组长,好不容易培育出大团蜜露桃。如今,村里的农民们都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增收。
作为本届人代会新代表,王凤娟热情特别高涨,她带来换洗衣裳,打定主意8天不回家。“家里的事都交待好了,我就在这里踏踏实实开会、尽心尽力履职。”她所说的“家”,指的是合作社。虽说“放得下心”,但话题始终围绕着“家”里农民的增收。
在王凤娟看来,本地农产品品牌多而杂,一直是制约优势品牌脱颖而出的瓶颈问题之一。就拿南汇桃子来说,政府部门应该帮助合作社梳理品牌、错开档次和上市时间,在错位竞争中提高农民收益。此外,还应提高农业组织化、标准化、市场化程度,让更多农民参加合作社,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把农产品送进展销会、超市,并开拓网上交易,使果农摆脱单家单户找市场的局面。
解决农民筹资难
这几天,同样来自南汇的顾明强总是很忙,他一有空就找其他代表交流,互相学习。他感慨地告诉记者:“各界代表都对郊区发展问题很感兴趣,这让我感到精神振奋。”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新农村建设问题,顾明强有自己的想法。他提出,希望政府部门能通过一些财政扶持政策,解决农民贷款难、农业筹资难问题,鼓励和引导农村信贷资金投向农民。可以学习一些省市的“信贷业务+农民培训”项目模式,这是对小额贷款项目的一种创新,有关部门提供小额信贷同时,还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实用培训。此外,有关部门最好也能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台倾斜政策,在用电、用水、用煤方面实行减免,通过降低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科技助农增收
看着窗外的大雪,奉贤区奉城镇建国村农民代表王引凤若有所思:“对种植户来说,如何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农民在这方面的技能还远远不够。”
王引凤觉得,加强农科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知识和技术水平才是“硬道理”,对种植经济作物、养殖禽类鱼虾的农民,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培训面,让农科人员走进田头、结对到户,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