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把心交给群众,干部向村民袒露心声。村民和干部以心交心,心心相印。
把心交群众承诺变制度去年这个时候,崇明县港西镇北双村两委会决定在前几年实行村务公开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实践村级办事承诺制。为摸准群众想什么、求什么、村干部跑遍了生产小队,上门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精心制定了一套以民为本的村级办事承诺制实施方案,涵盖了党建、经济、实事项目、为农服务、村民福利等七项内容26项具体工作,目标措施实在,分工职责明确,方案的字里行间体现一个“诚”字。
在嫩柳吐绿、春风荡漾的时节,村干部与村民代表各自在承诺书上庄重地签了名。
群众的小事干部的大事运粮河边的一位村民主动拉住我们说:“这运粮桥原来是三块预制板拼成的,去年造房子装材料,汽车过不去,只好用小拖拉机一趟趟搬运过去,现在好了,四、五米宽的桥,五吨头汽车都好跑,村干部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心中时时念叨着困难群众,主动为他们“雪中送炭”,北双村干部对本村困难群众心中有一本帐。14队老党员王能达已过花甲之年,家庭经济拮据,村干部主动上门,安排他当村保洁员。王能达谈起这件事,心里就有抑制不住的激动:“既让村子清洁起来了,又解决了我家的一时困难,村干部和我们心贴心”。
沈中美夫妻刚进不惑之年,他们原来所在厂倒闭后双双下岗,又恰逢孩子考上大学,在一时窘迫之际,村干部及时安排沈中美进村五金厂,又根据他丈夫一技之长,牵线搭桥,使其谋到了一份职业。去年以来,村干部已为15名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
为困难户排忧,给他们送上一份温暖。董生民今年37岁,妻子残疾,87岁的老父聋哑。在一次帮人修房中,不慎跌伤,造成肝破裂,手术花费2万多元。村“两委会”经讨论,将董家列入低保对象,年终又给予困难补助。董生民一家感激不尽。今年,他们全部参加了村合作医疗。
群众盼望的我们该办的实行村级办事承诺制,需要勇气和胸怀,北双村干部从签约那天起,时时主动接受全村2700多名父老乡亲的监督,村民把村办事处当作“娘家”,有什么事,包括家务事,都愿意向村干部诉说。为主动接受监督,村里还组建了由14名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对“承诺书”的履行情况定期进行评议,村干部也常常主动上门征求意见。
一诺千金为村民,得益的是自然是老百姓。村党总支书施永贵回顾一年走过的路,不无感慨地说:“群众盼的正是我们应该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