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明天是(5月2日)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满足哮喘患者的需要。选择这个主题是为了更好地引起大家对哮喘治疗的重视。现在,全球已制定了称为“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的哮喘规范化防治的国际方案,各国也据此制定了相应的哮喘防治指南。但从目前我国哮喘防治总体情况来看,尚未达到标准。患者往往只是发作时就诊,而对长期预防性治疗不够重视,哮喘的防治存在着一定的误区。那么,如何防治呢?
确定病因,加强预防哮喘病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哮喘两种,前者往往占儿童哮喘的80%,成人哮喘的50%,是由过敏诱发的哮喘。这类哮喘患者由于本身属于过敏体质,常常合并存在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等,因此,预防发作应该包括明确和避免接触过敏源。内源性哮喘患者往往发病较晚,每次发作常以感染为诱因,因此应该避免各种感染因素,尤其是呼吸道的感染。但无论何种类型的哮喘,规范的使用及吸入激素为主的预防性药物仍是预防哮喘发作和肺功能受损的主要方法。
明确诊断,监测病情哮喘诊断的确立除了患者反复喘息,咳嗽等症状外,还应该包括全面的肺部体检,常规胸片检查和肺功能检查。后者是判断疾病严重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监测哮喘病程发展的重要指标,患者应该将肺功能检查报告和数据保存并进行比较。由于哮喘是慢性病,患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病情进行监测随访。目前比较好的随访形式是记哮喘日记,每天将白天和夜间的症状和发生频率、用药情况记录下来,最好用峰速仪记录每日昼夜的肺功能情况。病情稳定者可以每3个月到医院随访就诊一次,病情控制不佳者可以随时就诊。医生也可以根据哮喘日记记录情况以更好地判断病情,调整用药。
规范用药,避免误区哮喘的治疗分为急性发作和慢性预防。一般急性发作时患者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给予强有力的平喘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护,不要延误病情。症状稳定的慢性期,患者应该请呼吸专科医生根据自身症状和各项检查结果制定长期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绝大多数的患者需要接受以吸入激素为主的预防性治疗。患者应该在较长时间内规范使用,不应随意改变剂量或停用,同时要注意掌握正确吸入方法。还有一些控制症状的雾化吸入制剂,患者可以在出现轻度症状的时候按需使用,不应喧宾夺主,否则不但病情会越来越重,也会产生耐药。
(汤葳 万欢英)(万欢英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