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厦门杏林大桥:200米长海上观景平台,全国首创(图) _福建

来自:厦门市旅游局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66

大桥施工创造不少纪录。(资料图片)

去厦门第四座跨海大桥杏林大桥采访,最怕的是爬施工扶梯。因为那桥墩实在是太高,爬一次相当于十几层楼,而且,就算有防护网保护着不至于跌落,但透过半脚宽的小铁梯就能看到波涛汹涌的海面,小腿肚子便开始打摆子,一身冷汗。

跨海主桥最高墩高达38米,施工人员一天要上下多少趟?一次,由于墩身的模板安装工序验收多次未通过,一位监理人员围着一个墩子爬上爬下20次,注意,这只是一个墩子。

交通部批复的36个月建成的工期,最终只用了22个月。在这22个月中,像这样的建设故事数不胜数。路桥建设集团的工作人员形容,“狭路相逢勇者胜”,建设者的精神,是“亮剑精神”。

        公铁合一,风驰电掣

如果说集美大桥是在出岛交通重负之下,对建桥速度的挑战,那么杏林大桥则是对桥梁功能的一次全面整合。

杏林大桥的最大特点,是公路桥与铁路桥同步施工,分期运营。现在,杏林大桥这个名字更多是指公路桥部分,在施工人员口中,铁路桥部分叫“福厦铁路厦门公铁大桥”或者是“福厦铁路杏林跨海特大桥”。

与海堤的铁路功能相比,杏林大桥是一次全面升级。以桥梁形式建设,能将铁路的转弯半径、坡度等技术指标在最佳范围内,相应地带来速度上的提升。于是,火车进岛,将在明年底从现在的60公里的时速提升到200公里以上,何等风驰电掣。

公铁合一,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以宽度计算,厦门大桥与海堤的总宽度是70米,而同样具备公路、铁路功能的杏林大桥,由于采用了两桥合建,总宽度是50米。”厦门路桥建设集团副总经理梁超说。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带来了铁路的升级,公路桥的更大通行量,50米与70米,不仅仅是20米的宽度之差。

        上面修大桥,下面跑火车

与铁路相关的话题,还有建设方面的一些事。由于大桥与现有铁路距离近,高架桥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和铁路建设“绞”在一起,这也造就了一个纪录:杏林互通由主线桥、匝道、北环高架桥、福厦铁路及地面5层组成,投资约4.2亿元,是目前福建省规模最大、层数最多的互通立交桥。

项目与已建和在建铁路频繁交叉,使施工协调难度陡然增大。“上跨或下穿鹰厦铁路既有线及牵出线16次,上跨319国道5次下穿嘉禾路2次。”路桥建设集团介绍,“下面跑火车,上面建大桥,其中的困难一抓一把。”

一边要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行,一边大桥要上跨铁路,而南昌铁路局只批准每天中午一个小时的跨越建设时间。每天一个小时,一年加起来也不过300多个小时,这对于一干就是3班倒24小时不休的工程来说,不可想象。

“1个小时的活,我们通常提前准备半天时间。”施工人员说。靠着“提前量”,立交工程顺利交工。

        使用了所有常规建桥技术

眼前的两个桥墩之间,用无法计数的钢管编制成一个巨大的“巢穴”,“巢穴”中间,是一个房间的模板。混凝土一点点被注入模板中,干固硬化,最终形成杏林大桥的观景平台。

70多万根,是这些钢管的总数目,工程上,它们叫支架杆件。70多万根,总重量约4500吨。

这么多的支架杆件所修建出的观景平台,使杏林大桥成为厦门首创、惟一一个带有景观平台的跨海大桥。这个平台长200多米,共四跨,左幅最宽度20.3米、右幅最宽度27.3米(大桥整体桥面单幅宽度15.5米),通过增加大桥宽度建成观景平台,这样的设计方案在全国都是首创。

除了这个首创之外,杏林大桥的修建,还史无前例地使用了所有常规建桥技术,包括挂篮、移动模架及支架现浇施工,“百花齐放”。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像观景平台这样的“异形结构”较多、同时工期要求紧所催生而出的。

        杏林大桥的“亮剑精神”

杏林大桥的总混凝土用量达56万方,在22个月工期内,平均每天浇注混凝土850方;全桥共有桩基1727根,承台585座,墩身586座,箱梁536跨总长20.017公里;高峰期最多投入钻机200台,吊车80台,移动模架4套,挂篮22套,现浇箱梁施工支架6万吨,钢材9万吨,临时钢材8万吨……

22个月日日夜夜艰苦奋战,有人说,这是“亮剑精神”,是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必胜信念。

庞大的工程背后,有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亮剑精神”。无论是立项、环评及海域使用论证等前期工作,市发改委、市海洋局、湖里和集美两区政府等部门,都从自身职责角度,为项目建设提供最大支持。

为如期完成桥梁施工,广大建设者们的身上也闪烁着“亮剑精神”。2007年5月初,为配合“园博苑”开园及“9.8”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召开,杏林北环高架桥必须于6月30日前全线贯通。以中铁大桥局项目经理为首的突击队日夜坚守施工现场,连续十几日奋战在第一线。高温天气使工人很容易中暑,曾经有一天内13人在医院输液治疗。

去年第四季度,中交二公局组织开展了以承台、挂篮和移动模架施工为重点的“大干100天”劳动竞赛,大干首月取得开门红,产值突破4100万元,12月份产值达6061万元,创造了杏林大桥施工史上的奇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