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船澄西船舶公司最近正式运作,它由具有140多年历史的上海船厂与江苏修船“龙头”澄西船厂合并重组而成―――这场“百年老厂”与“后起之秀”的“婚姻”,是中船集团成立后对上海地区造船企业的第三次“大手笔”布局调整。在此之前,江南造船已吸收兼并求新船厂,沪东造船厂与中华造船厂完成了强强联合。
世界船舶工业竞争激烈,日韩船厂迅速壮大,在这样的形势下,让规模较小、设备落后的上海造船企业“捏紧拳头”,是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2000年初,中船集团公司成立不到1年,便开始启动上海地区造船企业的重组步伐,不断做大企业规模。中船集团负责人表示,到2015年,上海造船能力将达1200万吨,届时将成为国际上大型造修船基地。
特别令人关注的是,“联姻”不但不搞拉郎配,更力求避免因强调企业规模而忽视内部融合的“假婚姻”。在第一次调整中,以江南造船公司为核心,采用吸收兼并方式,与求新造船厂实行资产重组,求新船厂资产整体划转后,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江南造船公司造船能力增加近10万吨,销售额也增加10亿元。紧接着,隔江相望的沪东造船厂与中华造船厂合并重组,双方技术设备全面融合,2003年,沪东中华销售额、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50亿元,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造船企业。
三次“联姻”,不是静态的“1+1”,重组合并的双方都是在新的蓝图下走在一起。江南造船、上船澄西公司的“新家”都已开始兴建,“新江南”未来的产品将涵盖液化天然气船、海洋工程乃至豪华邮轮;而沪东中华在联姻的同时,就建成了一座长360米、宽92米的船坞,而在获得国内首艘LNG船订单后,沪东中华还兴建了一批配套设备,使其在LNG船建造方面的水平居国内领先。
在“联姻”同时,中船集团开始对江南、沪东中华、外高桥、上船澄西这四大船舶企业进一步集中规划,在对外经营、采购、开发和财务等方面,加快打造集中管理平台的步伐,从而提高整体作战能力。中船集团负责人表示,上海船舶工业的“联姻”和发展,将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主要动力,到2015年,随着上海新基地的全面投产,中船集团有望成为最大造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