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近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接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抛来的“绣球”―――受托参加研究“我国产权市场建设和管理”课题。不找高校、不找科研机构,却把一个国家级课题交给一个交易所,这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是头一遭。而在全国300多家产权交易所中,上海联交所能够独中“魁元”,凭的是不断攀升的市场地位―――它已经与股市、期市、债市一道,被公认为上海新崛起的又一资本市场。
联合重组才半年多的联交所,今年上半年完成各类产权交易2564宗,成交金额1481.61亿元,同比增长10.78%。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引领,从打造中国特色新型资本市场的高度进行全新定位,为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和其它资本市场不同,联交所是一个“变量”频繁的市场,交易内容不断更新。要最大限度发挥这个交易平台的作用,必须留住“回头客”、引来“新生客”。经过半年多探索,上海联交所找到了很好的突破口―――高科技中小企业。通过技术融资、技术入股、技术换市场、风险投资进退等多种方式,如今的上海联交所已经成为高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的首选平台,市场发现价值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某公司拥有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A类项目的“铜包钢双金属复合材料”技术,但是苦于没有资金,一直无法投产,在联交所挂牌后,成功融资800万元。有专家这样评价:通过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发现价值,无论对出资人,还是对企业的后续发展都十分有利,因为它能真正落入识货者的口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海联交所已经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中,最贴近“科教兴市”主战略的资本市场。
“量增已经不再令人激动,从资本市场的高度追求服务的提升,同样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联交所,以服务中央企业带动服务全国,通过产权跨地区流动提升区域辐射功能,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特色。据介绍,为了帮助中央企业培养专门的产权交易人才,上海联交所已经办了两期培训班,市场反响热烈。而挂牌交易、市场竞价这些新的交易方式和机制,也吸引着更多国有企业进场交易。最近,陕西宝鸡市委书记亲自带队,挑选了25个项目到上海联交所挂牌交易;沈阳某药业公司,通过联交所转让了75%的股权、融资700万,迅速恢复“元气”。上海联交所不仅成为国有经济在资产保值增值基础上进行战略性调整的资本市场,更为上海参与中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架起了一座桥梁。
业务不断创新,服务不断升华,所有这些都来自深厚的理论创新“底气”。人们不会想到,搞产权交易的上海联交所会有自己专门的“现代产权研究所”;而在业界内颇具影响力的《上海国资》杂志,其承办者也是上海联交所。短短半年,该所已组织发表了70多篇国企改革和产权经济的前沿文章。如今在国内产权理论的高地,上海联交所已当之无愧树起了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