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从7月9日起,上海市档案馆向社会开放第16批档案。至此,市档案馆已向社会开放档案80多万卷,公民只要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就可查阅,地点是在中山东二路9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5楼的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文件资料查阅服务中心。
这次开放的档案有26838卷,主要有民国时期上海市工务局的档案;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机制面粉厂―――阜丰面粉公司、中国最大的面粉厂―――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上海创办最早的水泥厂―――华商上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民族工业企业档案。
值得关注的是,公共租界工部局总办处、法租界公董局市政总理处和公共工程处形成的档案也将首次对外开放。这批档案主要反映了1849年至1943年上海租界当局的会议记录、法令规章、市政管理,1927年至1949年上海华界的市政管理,1900年至1956年上海机制面粉、水泥工业的兴衰等方面的内容。
此前,上海市档案馆根据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已向社会开放档案15批。这些档案时间跨度非常大,最早的可追溯到1773年可爰堂裘业公所购置房屋的原始契约,晚的也有20世纪70年代本市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形成的档案。而且,档案内容的涉及面也非常广,有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江南机器制造局档案文献和《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有租界市政机构工部局、公董局档案文献;有民国上海市政府、参议会、司法机构档案文献;有日军侵占上海后成立的伪政府、司法机构档案文献;有近代同乡团体、同业公会、慈善团体档案文献;有上海“四大公司”
档案文献;有近代教会大学、金融机构、纺织企业、化工企业档案文献;也有上海解放后中共上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档案文献。这些档案是研究上海开埠以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迁的最重要的第一手材料,也是社会公众了解政府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权和有利于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