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五角场街道与周边高校搭建沟通平台联 动发展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73

  爱心“1+1”帮困助学活动,最近在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和与之毗邻的高校内蓬勃开展:该街道的一些单位与复旦大学10位特困少数民族学生结对,每年资助1万元。复旦大学的55个研究生团体与该街道52名贫困中小学生结对,向他们发放了第一笔助学金1.55万元……这是双方相互敞开“大门”后出现的新景象。
  五角场地区大学密集。由于经常接待社会实践、科研调查的师生,该街道干部产生一个想法:大学的教育科研要向社区延伸,社区的事业发展需要大学智力支持,街道要搭建一个平台,让两者实现联动发展。主意定,行动快。社区主动向大学敞开“大门”。复旦大学国政系几名学生想到街道开展时事政治宣传,街道马上提供方便,如今每月一次的时事政治宣传从未间断,内容从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到政治术语解释等,大学生们有了学以致用的天地。去年以来,街道党工委还选择一批居委会,作为大学生的实践基地,至今已有数百名大学生从中得到锻炼提高。最近,该街道又推出新举措:列出“服务菜单”,让各高校竞标“认领”。这些服务项目激发起各高校师生极大的热情,纷纷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并全力以赴参与,取得良好成果。
  五角场街道还根据大学生创业的愿望,想方设法让社区成为他们创业的热土,先后建立了五角场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基地,并将基地面积从最初的600平方米扩大到2000余平方米。留学生沈某在基地里创办了全日新建筑设计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迄今,大学生、留学生在基地创办的企业达100多家,其中80%以上是科技型企业。为让学生们创业成功,街道还与复旦大学团委联手,免费为大学生举办创业知识讲座,传授创业必备的心理素质和技能,为他们创业打下基础。
  沟通融合,共同发展,各高校也积极支持街道发展。复旦、同济、财大等高校的教授,主动走出校门,投身到街道的专家咨询委员会,积极出谋划策。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林尚立教授、管理学院司春林教授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研讨,出了许多“金点子”。每当街道举办系列讲座,各高校的教师、学生都挤出时间,前去讲课传授,使社区居民深受启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