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近年来,本市闲置的空地、待动迁区域日益增多,时间一长,这些地块往往成为露天垃圾场。6月24日,记者跟随市容环卫部门有关负责人查看了本市部分待建、待动迁工地,这里不约而同地存在违章搭建、垃圾遍地等脏乱差问题。
6月24日上午,记者跟随市容环卫系统干部、职工首先来到闸北区彭浦镇北孙宅一个待拆点。首先入眼的是两堆“垃圾小山”,塑料袋、废木料、瓜果皮……十分刺目。与之毗邻的成片违章建筑,简陋、低矮,有些只用几块木板拼成。狭窄的小巷里,见缝插针地堆满了垃圾,尽头处还藏着一处简易地下加工点,豆芽撒了遍地,污水横流,让人根本无法下脚。在场的干部职工和志愿者们人手一锄,铲起了垃圾,一股股异味不时传出,有些垃圾太大,只能靠手来帮忙。隆隆声中,推土机驶入场内,将危房推倒。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真北支路上一处待建工地,这里杂草丛生,各种垃圾到处都是,甚至还“躺”着一只破旧的浴缸。普陀区渣土管理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块待建工地闲置已久,虽已被规划为某小区的配套绿化用地,但目前无人管理。由于紧挨着马路,不少市民为了图方便,就近把垃圾丢在此处,随着夏季高温的到来,散发的难闻气味,让过路行人不得不掩鼻。因此,这块待建工地首当其冲成为普陀区的整改对象。
本市待建、待动迁工地的脏乱差问题存在已久,屡治不绝,尤以城乡结合部和两区交界处更为严重。究其原因,其一是不少市民的环保意识较薄弱,为贪图方便而随意丢弃垃圾;其二是城乡结合部为本市外来人口较为聚集的地方,管理上存在难度;其三是这些待建、待动迁工地多处于两三个区县辖区的交界处,各区都不愿意接“烫手山芋”,使之成为管理“盲区”和“死角”。
据悉,待建、待动迁工地暴露垃圾专项整治活动将持续1个月,逐步抹去难看的污点,为申城美容。据不完全统计,6月24日全市共出动执法管理人员3520名,对135个待、闲建工地和拆房工地进行了整治,共清除暴露垃圾1505吨,拆除违章建筑1500平方米,清除杂草2000平方米,清除黑色广告5000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