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市人大代表建言整改中小学冷链方式供应盒饭状况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62

  有多少中小学生在学校午餐时倒掉饭菜?最新调查显示的数字让人惊讶:50%!倒掉的饭菜量更让人心痛:25-50%。学生倒掉饭菜的原因很简单:经过冷链处理的盒饭就像“隔夜饭”实在难以下咽。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前不久约见人大代表时,一些教育界代表对中小学采用冷链方式供应盒饭的状况直接提出了批评。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调查由此展开,目的只有一个:向政府部门提出整改建议,要求力争在今秋9月新学期开学之际,使学生午餐供应的质量有显著改观。  
  
  
  
冷链饭菜就像隔夜饭近半学生咽不下盒饭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市有16万中小学生的午餐是在学校通过盒饭解决,其中有6万人能吃到现烧的盒饭,有10万人只能吃“冷链”盒饭。
  
  为了了解学生对“冷链”盒饭质量的评价,教科文卫委员会对7个区14所中小学的2988名同学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77.5%的学生对午餐质量“不满意”或“很不满意”,有72%的学生对午餐的营养价值“不满意”或“很不满意”,45.2%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午餐“难以下咽”,49.6%的学生认为每天的菜谱“太单调”。
  
  一些市人大常委与学生同吃“冷链”盒饭,结果现场目睹大部分学生将饭菜倒掉,有的觉得菜味道不好,只好吃汤泡饭,不少人直接溜到校外另买吃的。  
  
  
  
企业学校管理难到位易造成食物再次污染
  
  调查发现,比较适合于西式食谱和简易食谱冷链工艺,在中餐制作中暴露出明显不足:米饭冷却后再高温回热,容易板结硬化;绿叶菜回热后变得枯黄而失去叶绿素,并且蔬菜隔夜后会增加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成分;菜肴和饭一起盛装容易使盒饭串味、变味;汤类制作不易翻花样,而且不方便运输、储存、回热、分发等。
  
  同时,目前“冷链”盒饭的制作、储存、加热等流程也常常达不到规范要求。按照“冷链”盒饭生产的标准,将饭菜烧热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冷却,然后冷藏于10度以下的环境;第二天上午再通过迅速加温至75度以上回热,然后再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吃完热饭热汤。
  
  由于生产盒饭的单位都是小企业,限于生产场地、设备和技术条件,不可能在规定时间里迅速冷却大批量的热饭热菜,有些企业用鼓风机吹冷饭菜储藏,再运输到学校储存。而由于许多学校日供盒饭在1000客以上,所以在第二次回热中也达不到规定的高温,即使达到了高温标准,也会因为份数过多、分批加温、分发时间较长,造成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吃到热饭热菜热汤,极易造成食物的再次污染。  
  
  
  
盒饭企业经营不主动市场的供需关系扭曲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为了学生能吃到盒饭,学校还要东找西托求企业供货。据介绍,盒饭生产是薄利多销又带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加上冷链工艺所需的资金和设备,能够坚持做下来的企业不多,大多数生产单位并不想也不可能做大、做强,因而学生盒饭尽管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也因为伴有较高风险,许多盒饭企业在经营上并不主动积极,有时甚至“朝南坐”,形成供需关系扭曲。而真正拥有雄厚资本、技术和设备、专业人才的大企业,又不屑参与3-5元低价位盒饭生产的竞争。  
  
  
  
学校新一轮建设标准要充分考虑食堂标准
  
  一顿午饭,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重要,为此,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明确提出要落实政府责任,健全与完善中小学午餐供应工作的责任制,通过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午餐供应方式实现多元化和多样性。比较彻底的解决方式是,在制定和推行中小学校新一轮建设标准时,要充分考虑食堂的建设标准,并且要求学校把学生一日三餐教育纳入健康教育的内容,如此,学生就不愁在学校吃不上现烧的热饭热菜。  
  
  
  相关链接
  
  盒饭的冷链技术,是食品工业保鲜、严格控制细菌繁殖、卫生安全系数较高而又比较简便实用的新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流行。它要求将饭菜烧热后,通过快速冷却,使之在低温状态下保存、运输(不超过24小时);然后在学生食用前再进行高温的回热,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食用完毕。冷链工艺比较适合于西式食谱和简易食谱,比如加工肉类、禽蛋类、面食类、薯类和根茎类蔬菜等。通过快速冷却或高温回热,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份一般不会受到破坏,而且食物的色味也能基本保持,卫生安全系数也较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