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高温中的关爱--上海市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慰问一线职工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07


  夏季的“烫”滋味在这个双休日初尝,连续两天,本市气温在35℃上下徘徊。高温中,各级领导深入基层,关心群众生活;炎热中,广大职工在岗位一线奋战。
  给社区居民解忧难
  周六一大早,徐汇区委书记茅明贵在乐山新村参加“劳模暑期社区行”服务活动时,要求全区各系统集聚优势资源,放大服务效能,切切实实为居民排忧解难,面对突然来到的高温要做到“三早”,即对居民群众面临高温困难的了解要早一点,针对困难制订措施要早一点,组织应急队伍、服务队伍要早一点。
  按照区委区政府未雨绸缪、确保居民安稳度夏的要求,徐房集团党委抽调了以全国劳模施柏兴为首的12位劳模组成工作团队深入全区物业矛盾多、住房相对困难的居住小区开展“便民、利民、为民”等各类维修、咨询服务。各街道、镇干部深入社区了解居民暑期需求,做好各类工作预案,积极组织应急服务队伍,确保居民高温安然度夏。
  在高温、汛期来临之际,为了确保老街居民生活不受影响,杨浦区定海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安排了修理危房、整治道路、疏通下水管道和更换老化电线等一系列工作。共青路119弄的老房子电线普遍老化、屋顶漏水且是无物业管理的小区,安全隐患大,夏季又是用电的高峰期和事故的高发期,街道立即决定出资更换了电线,翻修了屋顶。结合物业行风评议,街道召开了协调会,为解决老式公房用水紧张问题,制订了工作计划并尽快付诸实施。
  静安区委书记陈振鸿前往住宅建设小区,慰问高温下作业的职工。静安寺街道党政领导还特意赶到街道敬老院,检查各项防暑降温措施,还为老人送去防暑用品。
  给一线职工送清凉
  东海之上的洋山深水港区建设工地,灼热难当。全长31公里的东海大桥工程施工现场,厚厚的钢板在太阳的烤晒下温度可以高达四五十摄氏度,由于建设者必须穿着救生衣工作,炎热程度可想而知。各建设单位紧急启动防暑降温预案,及时调整作业时间,即早上提前1小时开工,中午提前1小时收工,下午推后2小时开工,晚上延迟2小时收工,确保休息好、工作好。食堂烧好茶水、绿豆汤等送到施工现场,有的还制作冰水供施工人员食用;施工现场,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一应俱全,大桥指挥部还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食品卫生工作。
  在上海化工区赛科90万吨乙烯工地上,1万多名建设者正在烈日下紧张施工,以确保这个化工区一期的龙头项目在年内顺利试车。为了应对高温,化工区采取了一系列防暑降温措施,在工地上设置一个个小型的降温休息站,供建设者们小憩;施工现场还设立了小型医疗点,加强医疗保障。
  在宝钢股份各条生产线上,上万名一线工人在紧张忙碌。在热轧流水线近1公里长的生产车间里,热气逼人。“室外气温再高,也高不过这里。”不少职工笑着说。笔者注意到,车间内的防护准备工作已经启动。在控制室和休息室内,去年新添置的10多台冰箱,放置了新购进的冷饮和咸汽水,为一线工人带来清凉感受。高温使用电压力急剧增大,全市电力职工全力以赴确保供应。在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百余员工扑在一线。尽管电煤告紧,但通过国内外各条进煤渠道,目前该厂存煤已能确保备用10天以上。煤备足,“冷气”一样备足,厂里为每个辅助班组都配备了冰箱,全厂“冰箱密度”目前已达到平均每10余人1台。
  给司售人员送关怀
  为保证市民出行,公交行业数万名职工坚守一线。6月13日中午,笔者在浦东巴士公司停车场看到,进进出出的车辆显得十分繁忙。烈日曝晒后的车厢壁,热得发烫,一些非空调车的驾驶员下得车来,满身湿透,大口喝着站点为驾驶员准备的饮料。笔者了解到,浦东巴士公司6月13日有6000名员工奋战在一线。而4月底刚刚重组成立的大众公交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摸各站点的防暑降温情况,没有空调的马上装空调,有空调的及时进行维修保养。
  6月13日申城两大机场日起降飞机近千架次,其中浦东国际机场就有498架次。当国内外旅客在候机大厅内与高温“绝缘”时,机坪地面工作人员则在默默无闻接受着地面温度50℃的“烤”验―――为保障航班安全准点起降,负责引导滑行、行李装卸等地勤人员,没有任何怨言。据了解,仅在浦东机场,机场方面出动的地面工作者就近300人。这两天,机场方面增加了换班密度,让现场工人减少露天作业时间,并就近到空调室休息补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