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影视节目市场凸现新亮点 “上海题材”走俏
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在繁花似锦的6月成为全球影视界关注的焦点:上海影视“两节”国际影视节目市场在此开张做买卖,中外专业买家也将首度现身交易市场,正在拍摄和即将投拍的一批“上海题材”作品,纷纷向他们抛出缤纷的彩球。
在上万平方米的展厅内,中国内地首部反映二战期间中外人民与法西斯斗争的30集连续剧《上海风云》,牵引着众多专业买家的视线。制片人告诉记者,该剧目前还在紧张摄制过程中,马上将转赴匈牙利拍摄外景,由于题材是首次展现二战时期上海救助犹太人的尘封故事,正合适在沪进行推介营销。据这位制片业人士介绍,以他从事影视制作的经验而言,能在海内外电视剧市场热卖的作品,无外乎历史剧、武打剧等为数不多的题材片种,现实题材的就属“上海题材”走俏。
毋庸讳言,这样一个市场青睐的重大历史题材被北京、吉林、河北的制作公司抢得先机,对上海而言是有遗憾的。
但申城民营影视公司一位老总说得好,丰厚的海派历史文化积淀岂止一个救助犹太人题材!关键是要提升上海影视创作人员的原创力,不要一窝蜂跟风。有识之士认为,文学以情为本、以情动人,即使卿卿我我写言情,也应将人物和情节置于时代的洪流和历史的大背景下。比如上海有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韩国民众到上海必去瞻仰,韩星崔智友、张娜拉、安在旭都去过,不少人进门就号啕大哭,场面甚为动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流亡爱国志士以上海为根据地,开展了13年的抗日复国运动。期间发生过尹奉吉在虹口公园日军集会主席台旁引爆炸弹,炸死、炸伤日本派遣军司令白川等重大事件。事后,日军勾结租界当局,破获韩国临时政府在上海的据点。这些无疑都可以成为绝佳的创作题材。业内人士认为,“上海题材”不等同于十里洋场、黑社会、公子哥儿;也不等同于石库门、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而应是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所独具的、能吸引国际眼球的独特题材。
打出“上海题材、全国影响、海外市场”鲜明旗帜的上影集团,在此次交易中引人瞩目地推出了“首届上海电影推广会”大型招商活动:影视套拍的《长恨歌》,国际影星成龙不仅出资而且亲任监制;王家卫刚与上影完成参赛戛纳国际电影节的《2046》,又将出任人物传记片《周璇》的艺术监制;香港电影人文隽、区丁平、曾志伟计划为上影拍摄表现上海早期电影女明星风采的《花团锦簇》;大型纪录片《上海》即将筹拍;根据虹影同名畅销小说拍摄的《上海王》已有眉目,还有《开埠》《十里洋场》《花花世界》《冒险家乐园》《百乐门》等5部、150集上海题材的连续剧,都有望在更高层面展开与海内外的合作、交流。8大系列42个招商项目,被中外买家相中或达成合作意向的达到40%。
上影主管艺术的人士称,“上海题材”不仅有助于延承上海的文脉,更因上海日益开放、走向国际的地位和魅力,受到海内外影视业的关注和追捧。近期拍摄和即将开拍的几部主旋律大片《邓小平・1928》《鲁迅》和《上海公报》,都是选取近百年来发生在黄浦江畔的重大历史事件。